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西藏为牧民发放草原生态保护奖金六千余万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7日19:09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西藏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17日,自治区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的牧民当场发放兑现奖励资金6119万元,这些资金全部来自中央财政资金。

  西藏现有天然草地12.3亿亩,占全区总面积的68%,占全国天然草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西藏同时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是雅鲁藏布江等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及“生态源”。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指出,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环境特殊,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目前,受超载过牧、投入不足等影响,西藏草原生态正面临着退化和生产力下降的严峻考验,严重地影响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西藏的草畜矛盾与生态压力问题,彻底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2009年8月财政部、农业部决定在西藏率先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并确定在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安多县、班戈县,阿里地区措勤县、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建立以草定畜奖励、薪柴替代补贴、牲畜配装电子耳标和草原生态监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坚赞介绍,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牧民们增强了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试点地在加大牲畜出栏率的同时,减少了牲畜存栏率,而减畜并没有减收入。

  “今天政府给我们发放奖金,我感到非常高兴。”49岁的聂荣县尼玛乡三村牧民查热激动地说,“我们牧民祖祖辈辈靠草原和牧业为生,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感谢政府鼓励我们保护草原。”

  奖励机制改变了牧民们的生活。据统计,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确定的5个试点县,牲畜出栏达273万绵羊单位,减少牲畜存栏达54万绵羊单位,昔日超载过牧情况得到缓解;而通过以草定畜和薪柴替代补贴,使试点地群众户均增收2400多元,人均增收500多元。

  “西藏将扩大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范围。”坚赞介绍,西藏力争在“十二五”(2015年)末,将全区的14个牧业县和24个半农半牧县全部纳入奖励范围,力争使年度奖励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记者 拉巴次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