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汉代工艺“脱蜡铸造法”北京重现(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19日18:22
活动现场,工艺师在讲解制作过程。

  中新网9月19日电 (张中江)由台湾金马奖、亚太影展影后杨惠姗和台湾金马奖、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张毅所创立的琉璃工房,19日于北京精彩演绎了汉代工艺——“脱蜡铸造法”。

  当天活动现场,除无法搬来窑炉进行“烧制”外,从雕塑原型、涂抹多层硅胶、脱胶,到翻制耐火石膏模、脱模、研磨细修等,一道道细腻工序完美展现了华夏先人的工艺智慧。

  传承中华文化

  1987年,杨惠姗和张毅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离开电影投身当时对华人世界还相当陌生的现代琉璃艺术,创立中国第一个琉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琉璃”两字,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

  琉璃工房创始之初,选定所谓“脱蜡铸造法”(P?TE-DE-VERRE)为主要发展的创作技术。其间曾遭遇长达三年半的困境,饱经失败和挫折,并负债七千五百万新台币之巨。谈及那段艰辛岁月,创始人之一的王秀娟表示,仅如何避免出现气泡一项,就花去上千万。早期在工艺上也缺乏经验,还曾尝试用过普通的照明蜡烛,当然后来技术日臻成熟。

  1991年,在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中,杨惠姗、张毅等人惊讶地知道,这个所谓的“脱蜡精铸法”(P?TE-DE-VERRE),这个所谓当时只有法国人才掌握的密法,其实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出现。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著名的金缕衣旁,两只翠绿的琉璃耳杯,可能是中国现存可见的、最早的脱蜡精铸琉璃器。

  据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就已有娴熟的脱蜡铸造法,但后来失传了。琉璃脱蜡铸造法是琉璃艺术的制作技法之一,在其主要的过程中,所需的耐火石膏模是经由蜡膜加热后脱除取得,再经由琉璃原料铸造而成为琉璃作品,故名“脱蜡铸造”。此技法的优点是可以极精美细微地呈现作品的细节,无限拓展琉璃的创作空间。琉璃脱蜡铸造法的工序十分复杂,需经过十数道工序方能完成一件作品,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易使作品碎裂、或产生不规则气泡或杂质。

  23年来,琉璃工房努力将琉璃脱蜡铸造的创作空间,提升到全世界从来不曾有过的范围和水平,并且已是全世界最好的琉璃脱蜡铸造工作室之一。现在,华人地区超过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也同样使用脱蜡铸造法。杨惠姗和张毅则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琉璃艺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世博中国馆永久典藏

  琉璃工房作品曾于1993年和1998年两次受邀至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并有10件作品受到官方典藏。此外,全世界至少有32位国家元首,接受过作为赠礼的琉璃工房作品。

  今年,杨惠姗的《千手千眼千悲智》与张毅的《千一自在》两件琉璃艺术品,一同受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永久典藏。这尊一百公分高的《千手千眼千悲智》,是杨惠姗临摹自敦煌莫高第三窟元代的千手千眼观音壁画,历时三年半完成,也是目前全世界所见最大的琉璃佛像造像。《千一自在》全世界仅限量8件,张毅以深沉的艺术风格和人生体悟,表现出结合佛禅之间的境界,在全世界的琉璃艺术圈自成风格。

  9月份,杨惠姗前往全世界最重要、规模最大的玻璃专业博物馆——美国康宁博物馆讲授脱蜡铸造技法课程。她是第一位到康宁博物馆授课的华人艺术家教授。她希望有一天,能将中国琉璃发光发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并开兰喜聚宝瓶

蝶兰舞

福象大吉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