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硕士农民工入职两周辞职 内心矛盾不想妻离子散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9月19日23:46
[提要] 对农民工滕振国来说,考研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找一个好工作,改变作为农民工的命运。他26岁自学大专,34岁自学本科,38岁时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本以为可以就此改变命运,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硕士毕业后他依旧是一个农民工。许多用人单位一听说他年龄超过40岁,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从终点落回起点,从沸点降到冰点,梦想离他到底有多远?…[我来说两句]

  硕士农民工之冷暖八月

  导视:

  一篇报道,引发众人关注;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这个稿子我没想到有五六万条的点击率。

  千里奔波,彰显戏剧人生;

  廖辉: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国的这种永不言败,执着追求的这种精神。

  媒体的关注能否改变他的命运走向?公众的期待能否让梦想最终变成现实?

  《硕士农民工之冷暖八月》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解说:今年42岁的滕振国来自河南汝州农村。这个看上去朴实本分的中年男人,却有着一段颇为传奇的求学求职的经历。从1988年开始,滕振国三度参加高考,三次失利。在家务农期间,通过自学,他于1995年取得自考大专文凭。2002年,滕振国在江苏某高校打工,做教学楼的物业管理员。2006年经考试被重庆师范大学录取为伦理学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回到原来的单位继续做物业管理员。

  滕振国:物业管理不论领导和老师,都说这个工作最高学历,高中毕业也就能做了,很多初中有文化也能做,我在那里做有点屈才。

  记者:是不是你在那里是学历最高的物业管理?

  滕振国:是的。

  解说:滕振国感到自己正面临人生非常尴尬的处境,变得无所适从。在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他向自己的高中同学、《平顶山晚报》的记者樊建伟说起自己的在求职方面的尴尬经历,樊建伟听说后,便以《农民工硕士的尴尬就业路 42岁滕振国重当学校管理员》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顶山晚报》上发表了出来。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咱不是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对现在的一些就业的门槛,其实对这个,我觉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试图改变这个状况。不管年龄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热情或者说他的毅力,应该给他提供这个就业的机会。

  解说:报道一出,滕振国取得硕士学位却遭遇求职困境,引来其它媒体的争相跟进报道,滕振国也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许多电视媒体也将邀请他走进演播室,讲述他的艰苦的求学经历和尴尬的求职遭遇。(隐黑)

  解说:8月初,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向滕振国发出邀请,请他参加演播室节目的录制,并说可以找一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他做一个测试,以探知求职尴尬问题产生的症结。这让处于迷茫状态中的滕振国再度兴奋起来,择业碰壁的经历让他感觉他确实需要听听专家的看法,于是他满怀希望地来了北京。

  演播室:这里是大家看法。有着农民工经历的滕振国希望自己考硕士的努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由于没有找合适的工作的现实让他又重回原单位做农民工。此事一经报道,引起广泛关注,8月11日,他应邀来到北京,而北京之行将会为他带来哪些收获呢?

  解说:在节目录制之前,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的编导联系了国内一家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那里滕振国做了一个职业能力综合测评。职业能力综合评测主要测量被测对象的智力、性格、人格、能力倾向、职业兴趣、动机等等,据说,这种测评手段在现代社会的求职以及招聘中被广泛应用。那么,对于滕振国测试以后,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心理访谈》栏目录制现场)

  张梅:在这个综合能力平分上,我们是0到100分,我非常残酷的可能要告诉你,你的分值在25分左右。

  解说:在《心理访谈》栏目中,他又接受了专家其它方式的测试,希望专家的测试让给他指明将来择业的方向。

  (《心理访谈》栏目录制现场)

  张梅:你不要嫌眼前的这个工作小,其实我看来你现在的工作很适合你,我为什么说适合你呢,第一,你适合一个人完成的工作,而你现在的工作首先符合这个特征,第二呢,你不适合去节奏特别快的工作,而你现在工作又符合这个特征。

  解说:专家劝告滕振国可以继续物业管理员的工作,因为经过测试这份工作对滕振国比较适合。对于专家的说法,滕振国似乎并不接受。

  记者:你同意他这个说法吗?

  滕振国:准确地说我不太同意。

  记者:你的观点呢?

  滕振国:因为物业管理与我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等于说是学无所用。

  解说:无论是否接受专家的意见,滕振国都觉得自己的北京之行还是有收获的,他对自己的择业思路也进行了反思,感觉自己当时的有些想法限制了自己的择业。

  滕振国:我原来就是想找河南的,我也现实一点,无论哪里要我都行了。

  演播室:北京之行,让滕振国有了很多的触动,再次陷入对自己择业问题的思考。然而,这时候,平顶山晚报的记者、滕振国的老同学樊建伟打来电话,让他赶紧回家,因为有一家用人单位通过媒体向滕振国伸出了橄榄枝,而且,这家用人单位的领导马上就千里迢迢地从厦门赶来。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用人单位?他出于什么目的要聘用滕振国?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我第一感觉我就觉得这个农民工真的是很了不起,就他的这种执着的这种,怎么说呢,就为了他心里面的那么一个目标,就执着地追求了十几年。就单纯来说,就对这种学习、对这种读书的这种追求,这种执着真的让人很感动。

  解说:她就是廖辉,一家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8月初,网上关于滕振国的报道引起了她的关注。廖辉总经理说,她对滕振国的事迹非常感动的同时,也对他的求职遭遇感到同情。厦门的一所职业学院就是集团下属的一所院校,于是她有一想法:建议学院聘用滕振国来厦门任职。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其实他一生40多年,其实就抱着一个梦想,就是想改变自己的一个人生命运,其实就这么一点点的希望,就这么一点点的追求,我觉得这个社会应该去从正面鼓励他,应该给他这么一个机会。

  解说:当总经理廖辉向集团和学院高层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两级负责人的认可。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董事长说,那你要觉得,其实这么一个人,我们确实应该给他这个机会,你跟学校这边你们如果定的话,那你们就去做吧。

  中德经贸学院副院长何长元:他既然修了研究生毕业,他的知识一定是有的,他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像我们是民办大学,有这么一个人到我们民办大学来,我认为对学生也好,对老师也好,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促进大家多努力,多学习,不要管年龄。

  演播室:既然集团和学院的领导层都这么认可此事,那么就让事不宜迟、马上行动,于是总理廖辉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最早报道此事的《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并想通过樊建伟告诉滕振国,她将8月13日亲自到河南跟他见面。

  解说:为了了解用人单位的实力和自己将来是否有施展的舞台,滕振国上网详细查询了施氏集团及下属的中德经贸学院的一些资料。查阅之后,他感觉自己的机会到了。

  滕振国:这个学校我上网做了详细的搜索,应该说是比较了解的,它这个集团呢,在国内外都有很多企业,就先从辅导员干起,然后就是争取早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后在做一个教师的基础上,再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隐黑)

  纪实:车行,廖总下车:您好。

  解说:廖辉千里探访滕振国,消息传出,引起了媒体新一轮的关注,两人所到之处,一直被媒体记者追逐着。

  廖总:你想签几年啊?

  滕振国:还是领导说了算吧

  众:哈哈

  解说:总经理廖辉解释,按照学院的规定,担任教师的职务必须先取得教师资格,由于滕振国没有教师资格证,因此只能聘任他暂时担任学院辅导员。用人合同一般来讲一年一签,而对特殊人才可以例外,她让滕振国自己来定任职的期限。滕振国最终决定与学院签署五年的合同。

  滕振国:我本来想着,咱也不算啥人才,我当时跟他说的是想着签三年,他还有点不高兴,我说五年,他比较高兴。可见人家这个单位比较重视咱,人家想叫咱长期在人家那个学校干。

  (廖总到滕振国家)

  廖辉:大娘,你好!

  滕母:你好!

  解说:来到了滕振国家,总经理廖辉了解到滕振国夫妇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和奶奶在一起,虽然滕振国用在外打工用的两万元盖了很亮堂的砖房,但是,整个家里仍然显得很清贫。在全家人面前,滕振国流露出对自己儿子的学习有些担心,于是总经理廖辉决定帮助滕振国解除一些后顾之忧。

  廖总:咱们俩拉个勾,好不好?只要你高中毕业,你必须给我拿下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证明,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就奖励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来找我,我保证负责将来给你找一个好工作,但是也是必须继续学习,但是我会负责你学习,到我学校去学习,到你爸爸的学校去学习,好不好?

  儿子:好。

  解说:这一天滕振国家洋溢着快乐幸福的感觉,全家人的心像开了花。历经各种坎坷,滕振国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滕振国:滕振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你看,通过自己多年拼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想法,通过学知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滕振国的妻子:这回感觉到知识就是能改变命运,书就是没白看,眼光跟原来肯定不一样了。

  解说:看到这些场面,在场的媒体记者都为滕振国感到高兴。

  媒体记者:我觉得经过这么几年的跌宕起伏吧,这个故事总算有一个好的结局来说,总归是一个好事情。

  演播室:看到了这个结果,大家都为滕振国感到高兴,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至于滕振国夫妇,更是满心欢喜,与总经理廖辉见面一周后,夫妇俩就迅速安排好家里的事情,满怀憧憬地飞向了千里之外的厦门。

  解说:8月21日,滕振国夫妇乘飞机来到厦门,许多媒体的记者也跟随赶到,总经理廖辉亲自到机场接机。由于正值暑假,学生放假在家,欢迎会以学校的老师为主,在欢迎仪式上,校方领导、老师和学生的代表先后发言表示欢迎滕振国的到来。对于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滕振国显得有些激动。

  滕振国在台上讲话:我现在从我今天的签合同,和大家对我这种欢迎,我现在觉得我自己虽然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相信我会不断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解说:新闻媒体的报道使滕振国成为名人,看到滕振国出现在自己身边,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感觉到新奇,尤其当时在现场的学生,感到十分兴奋。

  学生:以前都是在电视、报纸、网络看到的人,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了,你肯定会感觉到很靠近的感觉,特别是当你的老师,当你的辅导员,那种是说不出的高兴。

  解说:在媒体发布会上,迎接仪式比较隆重,滕振国接受记者采访也非常配合,但是这一切反而让在现场的一些记者对学校的做法产生的质疑。

  现场:

  记者:为什么邀请腾老师到我们学校任教?是不是利用滕先生的名气?

  廖辉:我们是希望以我们自身的一个做法,带动更多的企业、单位,对像滕振国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人,给他们实现梦想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让所有的有这种追求的人,都能得以实现。

  解说:显然,总经理廖辉的回答并未完全消解公众对学校想利用滕振国扩大影响力的怀疑,因为,隆重的欢迎仪式和记者见面会,也确使学校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在之后的媒体报道中,学院的名字被多次提起。在没有证明滕振国具备相应的职场和岗位能力的情况下,学校只是跟滕振国见了一面就立即决定聘请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廖辉:就像人们说的,也许滕振国没有,既没有职场经验,也没有职场能力,也没有岗位能力,这些我也都承认,但是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国的这种永不言败,执着追求的这种精神。

  解说:为了减少外面的猜测,总经理廖辉也希望滕振国尽早进入工作状态。

  施氏集团总经理廖辉:如果说我想用实际行动的话,那我可能很快就会停止所有的一切媒体对滕振国的采访,希望他能安心地工作,能尽快地是这个岗位。(隐黑)

  纪实:廖总给滕振国带上校徽,大家鼓掌欢迎滕振国加盟中德经贸学院。

  解说:戴上校徽,滕振国就正式成为这所学院的一名辅导员。第一天上班,滕振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环境,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做好准备。教学楼、食堂、操场、学生公寓,这些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场所都是辅导员必须熟悉的地方。

  纪实:这就是学生宿舍?对,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晚十点都要到学生看看。

  解说:对于滕振国的初期,集团和学院的领导都表示满意,他们相信滕振国很快便会成为学院的一名优秀教师。

  中德经贸学院副院长何长元:全校师生都是热烈欢迎,他都表现的比较低调,这点是很难能可贵的,如果他在大学教育这一块,如果他今后取得教师证的话,他在讲台上,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出色的教师。

  《平顶山晚报》记者樊建伟:我觉得他应该,他今后的前途应该是很光明的,他只要继续沉下身子,不要为名所累,继续努力的话,我觉得他的前途应该是很光明的。

  解说:逐渐进入状态的滕振国给同事们留了个非常好的印象。

  同事1:腾老师一个很随和的人,他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能进入到工作的角色里面。

  同事2:他身上具备那种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求知,有这样的一种欲望,那么有这样一个求知欲望呢,应该是能够胜任他今后的工作

  同事3:你知识储备够了,一个叫量变到质变这样的过程,他的事业我相信,他的未来应该是前途会更美好的。

  (一组滕振国工作的画面)

  解说:就这样,滕振国从汝州走进厦门,从中原大地走进了海滨城市。由于学校给自己租住的房子离大海很近,滕振国也会经常去领略不一样的海岛风情,看着大海,想着今年8月以来发生的种事情,滕振国感觉就像做梦一般。

  滕振国:能找一个好的工作,今后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我们想着厦门应该是一个好的归宿,后半生就定居下来,然后把老妈跟孩子接过来,就是这样想的。

  张绍刚:被媒体称为硕士农民工的滕振国,现在终于被一家用人单位聘用了,有人说这个故事太好地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也有人说这个故事太好地证明了有些企业是如何利用新闻热点做自我炒作,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滕振国这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请导播帮我们接通两位,一位是上海大学的社会学者顾骏教授,另外一位是媒体评论人石述思先生。喂,顾老师。

  顾骏:对他本人来说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到出类拔萃,然后寻找更好的机会,这也许比较现实。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解决的是他个人问题,不是解决整个类型的问题,也就是其他的类似的农民工也好,其他人也好,到了一定年龄 还继续学习。我们非常,我们非常钦佩,非常钦佩,非常理解,也非常愿意他们这么做,但是他们一定要明白一条,文凭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张绍刚:所以您说这次的职业,这次的工作,对于他个人来讲是个个案,但是咱们不要把他类型话,咱们不要把他推而广之。

  顾骏:对,如果大家都认为,只要这么有人一关注,工作就能找到了,那么解决一个人可能,两个人可能,要解决一百、两百、三百个人,绝对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学校会主动拿出这样一个岗位来。

  张绍刚:喂,石老师。

  石述思:绍刚,你好。

  张绍刚:石老师好。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你有另外的解读?

  石述思: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无从揣测企业的动机,我只看结果,我还是老的观点,从结果上,他在帮助一个大龄农民工研究生圆梦,我倒觉得这是善举,是值得赢得掌声的。而且这件事情,注意非常黑色幽默的一件事,就是企业伸出援手的时候,实际上是找不到滕振国适合的职位的,对吧 。只能让他去当老师,因为他学伦理学的,他的专业是严重不对口的,找到一个学院让他去学伦理学,这就说明其实真正的悲剧,不在于滕振国本身,也不在于这个学校,这个企业家,而在于其实整个的悲剧,其实我们是应试教育造成的。

  张绍刚:好的,谢谢。谢谢石老师和顾老师跟我们电话连线。谢谢二位。再见。滕振国现在终于成了一家职业学院的辅导员,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心里面一块石头落地,挺好的,大结局,很圆满。8月21号,滕振国和这个职业学院就签了合同,同时滕振国也表示我得好好干,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一定不能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给我的机会。没想到,到了9月4号,滕振国主动地递交了辞呈,说他要继续回河南老家当农民。短短的两个星期,到底发生了些什么让滕振国把这个机会扔掉,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滕振国回到自己命运的起点。明天欢迎各位继续《大家看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庆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