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日,福州长乐江田边防派出所官兵在海边度假村帮旅游业者搬运木屋。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
本报讯 (记者林文龙)预计,今年第11号强台风“凡亚比”将于20日凌晨到中午在广东汕尾到福建惠安一带沿海登陆。
昨天夜间到今天白天,“凡亚比”将在东南沿海地区掀起狂风巨浪。中央气象台已于昨日18时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中央气象台称,这是2008年9月28日0815号超强台风“蔷薇”登陆台湾宜兰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
“凡亚比”于昨日9时前后在台湾花莲县丰滨乡附近沿海登陆,于昨日14时在台湾台南县楠西乡境内减弱为台风,17时台风中心位于台南县七股乡境内,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35米/秒)。
预计,“凡亚比”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即将进入台湾海峡南部海面,之后逐渐向广东汕尾到福建惠安一带沿海靠近,将于20日凌晨到中午在这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为台风强度(12-13级,35-40米/秒)。
应对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前天夜里,国家防总连夜紧急召开防御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异地视频会商会,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超强台风“凡亚比”影响期间,恰逢中秋佳节和秋季开渔期,沿海地区旅游人员多,出海作业船只多,人员转移避险和船只回港避风的难度大。各地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台风工作的首位,突出做好船只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和危险地区人员的转移避险与安置工作,要防止因休假、工作疏漏或措施不到位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沿海地区要提前关闭涉海、涉水旅游景点和娱乐项目,充分做好中秋小长假外地旅游人员的避险和疏导工作。
针对“凡亚比”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情况,陈雷提醒说,有关省区特别是山区务必提高警惕,要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监测预警工作,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危险地区群众,避免重大人员伤亡。
同时,由于近段时间台风连续登陆,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南川”、“狮子山”和“莫兰蒂”先后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闽南粤东等地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一些地区多次受灾,工程水毁严重,防御能力下降。陈雷表示,“凡亚比”很可能在福建中南部至粤东一带沿海登陆,将再次给这一区域带来强风暴雨,给防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闽粤 6艘专业救助船已集结待命
本报讯 (记者邢世伟)昨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第11号热带风暴“凡亚比”登陆台湾东部后,将于今日登陆闽粤部分地区。
为此,福建、广东海事局启动防御台风三级预案,6艘救助船和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直升机已经待命,应对突发状况。
交通运输部称,目前福建海事局、广东海事局启动防御台风三级预案。福建海事局辖区在港避风船舶共1500艘。粤东5个海事局辖区在港避风船舶共353艘。6艘专业救助船已经在台湾海峡重点水域紧急待命,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直升机状况良好,随时准备处置海上各种险情。
影响
渔业
福建省55022艘渔船全部进港避风。18.67万海上各类人员被转移,其中渔船作业人员14.95万人。
交通
厦门旅游客运码头发往漳州港、鼓浪屿别墅、浮宫下坞、环鼓航线于19日11时全线停航。同时,19日12时起,厦门关闭了所有货运、客运码头,港区作业的船只、海上施工船只停止施工,进入锚地。
19日福州与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哈尔滨、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济南、香港等地之间的航班取消,一共有37班。
学校
9月20日厦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1天。
影响
厦门所有在建工程全面停工,撤离施工人员,并对施工设施等采取加固措施;旅游景区全部关闭。
外围
受“凡亚比”外围环流影响,20日至21日,江西省南部降水较明显,局部有暴雨;风力加大,江湖水面阵风可达6-7级。
建筑旅游
江西省气象台预测,台风影响江西后,从22日起至23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西省将有一次较明显的大风、降温、降水天气过程,赣北部分地区会出现轻度寒露风。
解读台风
昨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凡亚比”的特点。
强度发展快
“凡亚比”15日20时开始编号,经过短短的67个小时即完成“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的“五级跳”。
强度强
“凡亚比”鼎盛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52米/秒),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最强的台风;登陆我国台湾花莲时虽略有减弱,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5级(50米/秒),而且未来“凡亚比”将在粤东到闽南一带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仍可能达到台风强度。
风大雨强
“凡亚比”在18日夜间由日本冲绳南部岛屿经过时,日本冲绳南部岛屿普遍出现了13-17级的阵风,最大达63.8米/秒(17级以上)。在登陆我国台湾前后,台湾沿海地区也出现了10-17级的阵风,台湾东部及中部出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目前,浙江南部沿海、福建中北部沿海已经出现了8-11级的阵风,局部地区阵风达12-13级。
路径曲折
在“凡亚比”生成以后的移动过程中,经历了“偏北-偏东-再偏北-停滞少动-西偏北-偏西-西偏南”的多次移动方向的转变。
本报记者 林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