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同性恋者母亲网帖心路历程 呼吁支持同性恋孩子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9月20日16:57
同性恋者往往只能用背影顶住世俗的目光,但其实他们也期望相守到老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张莉 黄铨

  最近天涯社区论坛一则帖子非常火《儿子向我坦白他爱的是同性》,一个母亲讲述了他的儿子就在大学毕业时牵着一个男孩向她表白“他们”的爱情后,这位母亲所经历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帖子的点击已近24万次。

  在上世纪中期,绝大多数同性恋者只能选择做“柜族”(向社会隐匿自己的性取向),很多人在压力下和异性结婚。随着社会宽容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年轻同性恋者选择了大胆“出柜”(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性取向)。年轻人的这一举动不只需要自身的勇气,对自己的亲人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孩子向自己“出柜”,父母该怎么做?不久前,广州同性恋者的母亲吴幼坚为新书《爱是最美的彩虹》举行交流活动,这位特别的母亲给出了建议。

  自己“出柜” 家人“入柜”

  同性恋者是个庞大人群,根据国际上的调查表明,同性恋的比例通常占人口的2%-5%左右,有些属于双性恋。照此推算,中国13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大概是2600万-6500万。

  有的人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才是最重要的两件人生大事。“出柜”让家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不少人甚至会因此与父母交恶,因此“出柜”同志被父母强行带去看心理医生,甚至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例子并不鲜见。

  还有的人认为,性取向本来是很隐私的事,一旦“出柜”就成了社会问题,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升迁,甚至社会地位都会受到影响。

  有的人认为,“出柜”了自己轻松了,却将压力转嫁给父母,让父母陷入到舆论的漩涡。在吴幼坚的新书交流活动中,当有媒体问到孩子“出柜”,父母面对的最大压力是什么,在场一位母亲站起来接过话筒,便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她说:“最难的是面对世俗社会的眼光,孩子"出柜"了,我"入柜"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据了解,40岁以上的“同志”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结婚,这样的形式婚姻中没有爱,甚至没有性,他们保全了家庭的“面子”,却把痛苦留在了家庭的内部。

  同性恋家人要想通“四事”

  吴幼坚是中国首位站出来公开支持儿子的母亲,儿子郑远涛是广州首位向媒体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远涛是独子,由于爱好文学艺术,性格、气质跟母亲都很相似,所以母子彼此信任,如同朋友。当儿子在高三那年告诉母亲自己是同性恋时,身为编辑的吴幼坚早已看过方刚、李银河的著作,对同性恋有基本认识,所以并不紧张。她最关心儿子能否找到满意的爱人,还叮嘱儿子要注意身体健康。

  200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天,远涛在家中接受电视台采访,为省疾控中心开展的同性恋者艾滋病预防项目做公益宣传。几位亲戚看到节目后,都向吴幼坚求证电视上的“阿涛”是否就是远涛,当时吴幼坚觉得时机未成熟就支吾过去了。2005年儿子再次接受其他电视台的访问,吴幼坚主动通知朋友收看,并陆续向一些朋友说出实情。有些朋友非常惊诧,要吴幼坚反省自己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职,还提醒她赶紧纠偏,帮助儿子回到“正常”轨道。吴幼坚没有解释,只是坚定地说儿子没有做错事、坏事,她尊重儿子。朋友也就不敢多言。

  2005年当媒体要求吴幼坚和儿子一起接受采访时,吴幼坚考虑了两天,广州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这里有那么多同学、同事、亲友,自己一旦出现在电视上,人们会怎么看呢?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

  吴幼坚说:“很多人认为要冲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极难,其实关键在于想通四个"事":同性恋不是坏事、错事、丑事,那就没事。”正是这种“一切草木皆有选择各自生存状态的自由”的精神,让吴幼坚和先生选择了尊重儿子的性取向。远涛也曾在访谈中说:“我一辈子都感激父母让我走自己的路。”

  家人不支持孩子不幸福

  提及同性恋时,很多人用“变态”、“心理不正常”、“异类”等来形容,这也可能是父母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恋的原因之一。一些父母知道孩子是同性恋后,还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同性恋者Gary表示:“我爸妈带我去过很多医院做心理治疗,其实医生开的都是镇定药之类,希望我们不要想太多。吃后也没什么效果。”

  事实上,“同性恋不是病”早就被医学证明了,同性恋者并非像很多人所认为的生活在阴暗处,过着颓废的生活,私下滥交等,他们很多都是社会中的优秀人才。如远涛,是广外学生,在校期间做班干、团干,学习成绩也很好,他那本近28万字的文学译著《波斯少年》,8月份刚出版就受到同行好评和读者欢迎。

  前不久,记者还参加了一场同性恋者亲友会活动,看到他们中有企业家、公务员、钢琴师、编辑、记者等等。有男有女,济济一堂,显得十分开朗。

  对于被冠上莫须有的滥交罪名,同性恋者阿强说:“很多人认为同性恋伴侣不稳定,其实这是个误解。在我的周围,很多同性恋人稳定地生活在一起。刚刚我朋友就跟他同性恋人在我们小区买了房子。”同性恋者小周则激动地说:“很多异性恋的人也滥交,包二奶、四奶,甚至十奶的。”

  吴幼坚认为,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没有家人认同就谈不上社会认同。一些父母会觉得,支持孩子是同性恋可能令他们最终真正成为同性恋人,有些父母会寄望于孩子自己“转”过来。其实对于同性恋者来说,至亲的人都不能理解自己,内心是压抑和痛苦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父母要尝试去理解孩子,与其关心同性恋是否是病,不如关于孩子生活是否过得好。

  勿按自己理想安排孩子

  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除了面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爱为名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生活。

  吴幼坚说,一些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续,并且作为自己过往遗憾的弥补。譬如说自己小时候因为没有好好读书,现在就要求孩子要认真读书;小时候自己没有条件学钢琴,现在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怎么样都要送孩子去学钢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表面上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为了孩子好,但是有些家长其实是自私的,他们只是在尝试用孩子来弥补自己的心理空缺,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安排好的一切去发展。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把孩子视作自己的私产,自己包办一切,还认定自己是替子女幸福着想,却不明白子女也是独立的个体,应该由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很多家长不了解子女内心真实的渴求,伤害了子女也不知道。

  对于父母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家族得以延续。所以有些同性恋者的父母为了所谓的灯火延续,会做出极其荒谬的事情。吴幼坚在文集里面提到,一位同性恋者的前妻,去登记的时候并不知道丈夫是同性恋者,而后来她才知道家公家婆竟然对自己丈夫说:“只要你娶妻,生下孩子,你喜欢找男人都无所谓。”结果不仅伤害了妻子及其父母,也必将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很多家长依然相信同性恋孩子能转为“正常”,然后希望孩子像其他人一样,适龄就结婚生子。这是父母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恋的关键所在。但如果父母能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尊重孩子,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性倾向等。或许会发现,其实同性恋并不是那么难接受的事情。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应该多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产,包办一切,异性恋同性恋皆如此。

  同性恋者谈

  如何向家人“出柜”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阿强是“出柜”的力挺者,但他并不赞同有些十几岁的年轻人把“出柜”当做“勇敢”来炫耀,甚至作为对抗的砝码,和父母吵架时,突然扔出一句:“告诉你们我是个gay,你们能把我怎么样?!”父母在没有任何准备、甚至没有同性恋的知识的情况下猛然得知,对他们的冲击和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经济能力,一旦父母断绝经济来源,他们也会陷入到很大的被动中。

  阿强认为,“出柜”最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长期的规划,一定要把握住时机。当自己具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人格和内心都比较独立时,父母会把你当做有主见、独立意志、成熟的人看待,会削弱对你对自身生活掌控能力的担忧,增加对你的信任感,这时,“出柜”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阿强说,父母那一代人对同性恋不理解是很正常的,“出柜”对他们的打击也会很大。作为负责的儿女,应该理解父母的知识面,在沟通前花充足的时间,对父母可能产生的顾虑和问题都进行梳理和解答;沟通时,要坦诚,耐心。以他自己为例,在向父亲“出柜”前,列出所有父亲可能问到的问题,并一一想清楚、解答好,再去面对父亲。

  “出柜”分为很多个层次,可以先从身边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始“小出柜”,同龄人观念开放容易接受;逐步扩展到兄弟姐妹,在家庭中获得同盟军,一旦与父母就此事发生严重冲突时,也有个缓冲区;最后再向父母坦白。(陈辉、张莉、黄铨)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