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玉树抗震救灾中国军网记忆(组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9月21日07:02

  9月20日,“玉树不倒 青海长青——玉树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闭幕了,但军民并肩携手、举国全力抗震救灾的壮举,必将载入中国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斗争史。中国军网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也创造了值得纪念的历史,军网编辑与本报前方报道组密切协作,利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将当时玉树灾区的画面与多场次的访谈呈现在屏幕上,在不少网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本期特刊发玉树抗震救灾中国军网视频记忆一文,为广大读者讲述镜头背后的故事。

  ——编 者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中国军网报道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多角度、全方位、全景式地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抗震救灾行动。共播发视频新闻77条,进行嘉宾访谈和人物专访115场次,其中直播56场次,还想方设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首次实现了在机动条件下的全媒体直播报道,中国军网的嘉宾访谈、现场报道和人物专访的视频节目总时长达31个小时,创造了中国军网视频报道的历史纪录。中国军网抗震救灾网络直播报道受到中宣部、总政前方宣传指导组和新闻界的赞誉好评。

  移动报道首开网络直播先河

  灾后的结古镇体育场,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最早设立的临时安置点之一,也是多家部队医疗救治点所在地。层层叠叠的救灾帐篷和徜徉其中的人们已经见过许多不速之客。而这一次闯入的这拨人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只见他们扛着摄像机,背着迷彩色的电台,手持话筒游走在各个帐篷之间——这支队伍正在开创中国网络媒体应急报道的新形式,也是中国军网在玉树地震之后第一次户外大范围机动条件下的网络直播报道。

  “各位网友,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结古镇体育场,我们正在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在主持人身后,是一片巍然壮观的帐篷群落,远方还能看见顶着一层白雪的群山。4月22日下午16时,关注玉树的网民,看到了中国军网玉树户外直播报道的第一个画面。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在镜头的背后,有人披挂着话筒线,有人操作着摄像机,有人手捧着笔记本电脑,有人身背竖着天线的电台,这个特殊的小组有条不紊地边走边进行着直播报道。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军网北京编辑部,值班人员密切监控着直播的视频画面,紧张地等待着网民们的互动和反响。

  结古镇体育场驻扎着某野战方舱医院,在玉树州人民医院遭地震毁坏之后,现在代行州人民医院的职能。中国军网对该野战医院所做的现场报道,成为这次户外直播的最大亮点。在刚刚进入野战方舱医院区域时,迎面走来的一名医院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现场采访,随后他带领摄像师走遍了整个医院,当然,网友也随直播镜头参观了医院。最被网民称道的一个采访场景就发生在这里:当直播画面跟随主持人进入野战医院最大的一个方舱时,有一名在地震中受伤的藏族同胞正躺在病床上,值班军医和护士详细介绍着他的伤情和治疗方案,而这位略懂汉语的藏族同胞举手向摄像师示意,在病床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网民在中国军网的直播画面里完整地观看着这一切自然地发生,前进,场景转换,如同身临其境。

  或许很难说这是一次毫无瑕疵的直播,但在没有网络接口、没有卫星直播车支持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这种没有脚本的对话、移步换景的移动直播,还是给中国军网的网友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推荐大家去中国军网看直播,已经一个多小时了,好真实。”一名匿名网友当天在百度贴吧里的留言印证了“原生态”直播的魅力。

  第一次试水户外机动条件下的网络直播报道获得成功,为玉树抗震救灾现场报道开辟了新路。此后,在一栋栋倒塌的楼房前,在一堆堆废墟上,在一个个救灾现场,中国军网在机动条件下的网络直播报道,使广大网友在第一时间真实、真切地感受到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脉搏。

  66位嘉宾进行50场战地访谈

  4月20日上午,一声声炸雷从天空轰隆隆地滚过,冰雹打在帐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在玉树军分区营院内的一顶帐篷内,救灾一线新闻发言人李军和新闻事务官孟彦,就抗震救灾热点话题在接受访谈,中国军网在抗震救灾一线进行的首场异地嘉宾访谈视频直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没有灯光、没有网线,借助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提供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国军网实现了在野外条件下不依赖网络接口即可进行嘉宾访谈异地视频直播。

  全新的传输手段,高速、流畅的网络环境,为视频直播增色不少。遍布南北的网民反馈表明在各地上网收看都十分流畅,而在第一现场组织起如此顺畅和全面的视频直播,也帮助中国军网的创新传播手段赢得了网民认可,在国防论坛的留言平台上,网友“望玉树”说:“在玉树组织起来的直播虽然环境比不上演播室精致,却带来了关键的信息。”另一名匿名网友则在评论中称,“这种前线直播有不折不扣的战地风骨,中国军网就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当视频直播报道受到各方及广大网友的肯定后,中国军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全媒体直播报道。于是,对救灾现场和重要活动的直播报道被密集安排,救灾官兵也在战斗间隙一批批走进中国军网的访谈现场,在帐篷里、树林边、废墟旁进行的访谈一场接着一场,特别是《对话抗震勇士系列访谈》,深受网友喜爱并引起很大反响。

  新装备和新手段的运用,再加上网友的鼓励,让中国军网前方报道组愈战愈勇,嘉宾访谈日更是将访谈推向高潮。

  4月26日,在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的马厩旁,平时拥簇着108匹战马的草料场上,如今只有震后剩下的62匹,其中有2匹因伤被截去1只前蹄,1匹伤势较重的还躺在地上。虽然灾难已经过去了10多天,但这些无言的战友眼中仍然透出悲伤,甚至还带着一丝丝恐惧。中国军网的访谈现场就设在草料场。从玉树军分区副司令员管开吉到骑兵连官兵共30人,在这一天走进设在军马草料场的访谈现场,连续进行了20场嘉宾访谈,此后又补充访谈了骑兵连每一名官兵,使数以万计的网民透过中国军网的直播镜头,得以认识玉树独立骑兵连这支灾后最早投入救灾的部队。首个访谈日,创下了中国军网在野战条件下一天连续8个多小时直播20场嘉宾访谈和两场现场报道的纪录。

  4月27日,中国军网联合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在玉树的记者担任特邀主持人,在指挥部驻地举行了第二个嘉宾访谈日,军队抗震救灾各条战线的15名相关负责人走进访谈现场,共进行了12场嘉宾访谈。

  在电力、网络都没有保证的玉树灾区,中国军网借助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的大规模嘉宾访谈直播报道,不能不说是创造了奇迹。

  77条视频报道创军网新记录

  在玉树抗震救灾一线,中国军网前方报道组,利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海事卫星和3G网卡,多次设立户外直播点,进行了各种条件下视频直播和录播报道。

  4月24日,中国军网利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建立的网络直播环境,对玉树抗震救灾第3场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是现场惟一一家进行直播的媒体。在直播报道引起各方及网友关注后,中国军网尝试在各种条件下对不同题材进行视频直播报道。

  4月30日,对刚刚经历地震灾难的玉树群众和救灾官兵而言,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晚上,许多人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在总部捐赠的电视机前,和全球数亿人一起关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一名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小女孩也出现在开幕式上,就在当初找到这个小女孩的兰州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帐篷里,她的小伙伴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他们的朋友。尽管这里是玉树郊区,群山环绕,网络信号无法达到全覆盖,但中国军网借助海事卫星建立了网络直播环境,网民通过中国军网的镜头看到了这牵动人心的情景。

  5月3日,中国军网对玉树灾后重建军地联合指挥中心动工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仪式上宣布灾后重建正式启动,中国军网播发的消息,先于其他媒体4个小时,成为首家发出灾后重建正式启动消息的媒体。

  设备简陋、人手紧缺、准备时间短暂……这些不利因素曾让工作人员对直播效果十分担心。中国军网北京编辑部监控反馈:“画面清晰,信号稳定,效果很好。”事实上,这得益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和青海电信为灾区提供的带宽优势,不少网民留言说,中国军网在玉树灾区的网络直播“出乎意外” 地清晰和完整。各方的肯定与网友的认可,使中国军网全媒体传播在探索的道路上充满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图①::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记者漆谦主持中国军网嘉宾访谈。

  图②:军马草料场嘉宾访谈直播现场。

  图③:某陆航旅机组人员在直升机上接受中国军网记者专访。

  图④:中国军网报道组在结古镇体育场进行直播报道。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