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炳坤陈光明张汨汨白瑞雪
生活半世纪,助人三十年。
用常人的观念看待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有人会问:在这个社会中,他属不属于一个特例?他撇小家、为大家,到底图个啥?
干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本来只是负责调度、检查、验收采场修路,而具体修路的有齐矿修路作业区好几十号人。可他每天早上提前上班,看到作业区长、班长不在,就直接下任务,领工人干活。
2008年2月,齐矿破碎站下移工程开始。一座2米多高、15米宽、重达900多吨的钢铁建筑物,要在几乎没有路的采场行走2公里。有多难?工人们给了个说法———“亚洲第一移”。
当时,雪花飞舞、寒风刺骨。皮带下的矿石堆冻住了,得手持工具一点点刨。郭明义前一天患了重感冒,从早上5点到后半夜2点,他即便浑身颤抖,也没有离开现场半步。路修好时,郭明义累得站不住,靠两名工人搀扶才回了家。可是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采场。
郭明义的工友大都朴实、憨厚,不会讲大道理,但是这样的镜头,都被他们深深记在心底,并口口相传。工友刘洪良说,以前,大伙总以为老郭是在作秀,是为了当劳模、评先进。可他一次次把机会让给工友,把奖金捐出来,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时,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想法。
工友金兆刚说,郭明义死心眼儿、爱较真,可全是为了工作,为了大伙,这么多年没见他想到过自己。
“工人们选模范,要的不是轰轰烈烈的作秀,而是一颗发自肺腑、历久弥新的真诚的心。”鞍钢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杨靖波说,这样的先进,“企业需要,工人服气!”
从小父母离异出走,靠奶奶养大的杨斯雯,已是第五年接受郭明义资助了。奶奶曲卫君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变懂事多了,看到邻居老人买菜,她上前拎一把;谁家垃圾放在门口,她捎走扔掉。
祖孙俩星期六外出捡塑料瓶卖,有一次碰到残疾老人也在捡,小斯雯拉拉奶奶的衣角说:“把咱的瓶子送给她吧,郭伯伯这么困难还帮我,咱也该帮助更困难的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郭明义无偿献血服务队成员赵成军说,无论是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却能挽救他人生命,何乐而不为?“郭明义把我们带进色彩缤纷的爱心的世界,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快乐和富足。”
郭明义和妻子孙秀英。两口子工资加在一起,一个月就四五千元,碰上捐款超标的月份,孙秀英忍不住提醒:“咋要这么多钱?咱还得过日子呢。”
郭明义不争不吵,详细说起别人的难处,妻子眼睛一红,转身就去拿钱。“日子紧就紧点吧,总比内心不安强。”孙秀英说。
“老郭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做点好事,我还能不支持?”孙秀英说。这些年,妻子不仅支持了郭明义捐钱捐物,而且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小板,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眼角膜等各种爱心活动。
直到现在,一家人还住在市郊那个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女儿20多岁了,还得睡巴掌大的门厅。
“这哪像个过日子的样儿,这个丈夫当得不及格!”有人说。
妻子却认真地反对:“他是个好老公,他疼我,疼女儿。”
“丈夫对这个家庭虽然平淡似水,但也常让我感动。”孙秀英说。
今年7月上旬,郭明义事迹报告团应邀到辽宁科技大学作报告。结束的掌声过去后,许多同学围了上来,有人向他讲起土木工程学院一名同学刚查出白血病,能不能帮忙?第二天一早,郭明义就将1000元捐款送到了医院,最近又组织500多人捐献造血干细胞。2009级学生曹如意说,郭叔叔身体力行,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比说教有用得多!
多少年来,郭明义对自己的爱心故事只做不说,直到最近聚焦闪光灯下,问的人多了,他才讲出一番朴素道理:“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就会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我选择为企业、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自己被党信任、被群众信赖、被社会需要,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鞍钢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说,走进郭明义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提升。郭明义事迹历经30年检验,而这30年是我国发展变化最快的30年,也是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最大的30年。郭明义的精神品德在30年时间里,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一名雷锋传人的奉献本色。他不仅感动身边人,这种崇高品德必将感动中国。
鞍山市精神文明办主任金晓霞说,当今中国,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逐渐淡出,80后、90后陆续走上舞台,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老一代人的优良传统亟待继承和发扬。
郭明义,你并不孤单!
据新华社沈阳9月20日电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