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专访台湾汉唐乐府创办人陈美娥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21日20:47
  新华网上海9月21日电(记者许晓青赵蔚)2010年的中秋佳节对于台湾汉唐乐府的创办人、艺术总监陈美娥来说,将是一个在上海世博园度过的不眠夜。中秋节的次日,成立近28年、执着于还原和传承中华民族南音古乐的台湾汉唐乐府将首次登上世界博览会的舞台。

  “汉唐乐府好像一名马前卒,从台湾出发,一步一脚印,走进了北京故宫,这些年来在大陆的一些城市"开枝散叶",如今终于来到了上海世博会。”陈美娥20日在世博园内对新华社记者说。

  2007年9月,陈美娥率汉唐乐府在北京故宫皇极殿演出,绕梁不绝的雅音、曼妙婀娜的歌舞,令南唐时期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复活”,真人扮演的画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回到”了这一卷轴的收藏地——紫禁城。汉唐乐府的故宫首演盛况空前。在今天陈美娥的记忆里,仿佛是“推开了一扇两岸南音乐舞交流的大门”。

  南音又称南管,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唐代宫廷音乐“大曲”中的一部分被“移植”到民间,在今天福建一带与当地民乐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乐种。南音不仅曲目、起落、和唱、执乐等自成体系,且文辞与方言浑然一体,堪称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出形式。至今,在两岸、香港及海外仍有流传,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韩熙载夜宴图》赴大陆首演之后,汉唐乐府并没有停下脚步,2008年《洛神赋》再度进入紫禁城演出。近年来,在福建泉州、河南洛阳等地,南音乐舞表演的静谧、凝练,征服了众多大陆观众。 “雅俗共赏是南音乐舞的特点,无论是文化修养很深的专家学者,还是喜爱民间戏曲的普罗大众,只要来到现场,就能安静下来,感受剧中的底蕴,仿佛走进了中国的时光隧道。”陈美娥说。

  她坦言:“汉唐乐府承担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使命,从上世纪70年代南音在两岸的传承一度式微,到现在的逐步传承、复兴,是要下功夫去整理、去做学问的。”

  2010年中秋时节,陈美娥和她的14名团员,带到上海世博会的是精选版《教坊记》,该剧将《唐人宫乐图》中的场景一一“复活”,演绎一段大唐宫廷梨园教坊总都督雷海青的传奇人生。

  陈美娥透露:“因为装台时间很紧,中秋节当晚对我来说,一定是个无眠夜了,为了赶工,我们将在世博园综艺大厅营造出简约而立体的舞美效果。”

  据陈美娥回忆,她上一次率团来上海演出,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她说:“尽管很多人认为上海这座都会城市的商业气息很浓,但越是作为一座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越是有望成为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舞台,也应是南音传承交流的重要舞台。”

  她还说:“世博会中国馆内有一幅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与当年在故宫皇极殿举行的《韩熙载夜宴图》演出,有着几乎一致的理念,那就是让古老的中华文明走出故纸堆,变得栩栩如生。”

  中秋节前,汉唐乐府的演员们已陆续抵达上海,23日至24日,世博园内将有她们的6场演出。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