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在肯尼亚举行的第46届国际规划大会上,广州市战略规划获“国际杰出范例奖”,使广州成为中国首个获得全球规划最高级别奖项的城市。
大会奖项评审团认为,2000年开始的广州战略规划实践,充分学习和吸收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面的有益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条件,进行深入的制度创新,广州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模式,值得全世界的发展中城市广泛借鉴,和本届大会主题“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中的世界”契合。规划的鲜明特点可以概括为“独创性、动态更新、前瞻性研究、广泛的公众参与、运用先进技术”。
2000年,广州市开国内大城市先河,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广州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为“国家中心城市”,主要职能为“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世界文化名城”,提出将广州建设成为“两适宜”城市———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并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广州成长为建成区近千平方公里、行政区7434平方公里的超级巨人。轨道线和高快速公路引领着城市拓展的脚步,广州从“珠江边的城市”升级为不折不扣的“海港都市”。在广州之后,先后有200多个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前开展了战略规划研究。 而广州的战略规划并没有止步于“首创”,而是不断吐故纳新。通过“咨询—制定—检讨—优化”的检讨自优机制,战略规划的关键词在不断升级:2000年,是“南拓、北优、东进、西联”;2007年,新增“中调”,使城市发展形成“十字拓展”态势;2010年,再次提出为“后亚运”绸缪,从中心城区中整饬五大功能区,强调“优化提升”。
从2000年至2009年,广州的GDP增长2.3倍、达到1338亿美元;老城区人口向外围新区迁移过百万;城市空间结构得到重构和优化,初步形成以多中心网络型、紧凑而舒展的城市空间结构,2.0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核心区、13平方公里的员村-琶洲会展金融区,18平方公里的大学城等新发展节点迅速形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4%;人均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从1999年的13.96%提升到2009年的82.34%。今年底,全市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36公里,并建成480公里的城市绿道系统。
“国际规划大会”是国际规划界最高级别的会议,至今年已经举办了46届。
蒋铮、唐晓玲、吴超、黄鼎曦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