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逃离“北上广深”
回汉相亲人数激增
本报讯(记者马振华)她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着收入不菲的工作,却纷纷逃离“北上广深”,准备回汉结婚定居。昨天,国内最大征婚网站世纪佳缘发布武汉大龄女青年恋爱报告称,今年以来参加相亲活动的大龄女青年中,从“北上广深”回汉的人数急剧增多,同比增幅达30%。
在中秋相亲会上,一位陈姓女子吸引了不少男士。陈小姐是仙桃人,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事业单位工作,30岁的她工作很忙,平时经常要加班,接触的异性不多,不知不觉成了“剩女”,让家人很是着急,多番催促之下,下半年来,她先后三次飞回武汉相亲。
陈小姐说,广州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虽然挣得多,但买房等开销也大,适龄男青年多数没有房,家人看她一直“漂”着,劝她回武汉工作,在武汉找个对象结婚。一开始她不太愿意,后来想想,亲戚朋友都在武汉,而且武汉的房价还能承受得起,回汉也不错。
像陈小姐这样的“剩女”不在少数。世纪佳缘负责人龚海燕表示,该网站今年在汉举办了10多场相亲会,从“北上广深”回汉工作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比去年增长了30%多。他们年龄一般在27岁—32岁间,渴望有稳定的家庭和工作,为了离家近些,同时考虑武汉的房价等综合因素,很多都是辞了“北上广深”高薪回汉。由于“时间紧”,一些大龄未婚女青年就通过征婚网站相亲这种便捷方式解决婚姻问题。
逃离大城市,回乡寻幸福:
人民日报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数年后,不少年轻人重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被舆论称为“逃离北上广”。这个群体虽然还不算庞大,但和多年来人才流动的潮流“奔向北上广”形成鲜明对比。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使“移民”环境恶化,导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发部分人“逃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09年的相关城市排名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虽然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却集体“落榜”。
任远介绍说,城市化过程中“移民”环境恶化,有着一定的人口学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出生人口数从1600万增加到2500万,这种递增趋势,使社会竞争逐年加剧,教育、卫生、就业和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特别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一线城市的“移民”环境恶化更加明显。任远说,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尤其明显,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务没有同步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提供不足,青年人要在一线城市安居乐业变得越来越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研究员许召元认为,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负担大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转移…[详细][逃离北上广,是个令人不安的信号]
搜狐新闻深度关注:
1923年,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效仿呼吁“像娜拉一样”出走。那一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易卜生未曾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从2009年开始,“逃离北上广”的风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媒体们、一些名人们热衷于从在“北上广”谋生计的艰难去诠释这种逃离,似乎那些中小城市就是桃源胜地,口气里也暗含鼓励。然而,在中国各种资源分布都极不平衡的现实下,我们似乎也可以预料到逃离北上广之后的结果:“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