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无锡一老师独创“刀刮画” 学生作品已参赛(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年09月26日05:31



  孩子用“刀刮画”书写新市民生活

  无锡一中学老师独创“刀刮画”,引导“穷孩子”接触美术书写生活,作品已参加全国比赛

  深秋的清晨,在走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大公桥,向左一看,朝霞映衬古运河两岸的建筑,显得是那样的宁静与灵动。又一次提起了我的审美情趣。

  我是金星中学的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像我一样,不是生在无锡却长在无锡的同学,我们都是无锡的新市民。

  学校春游来到鼋头渚公园,哎呀,太美了,无锡真美。我一定要学好本领把无锡建设得更好,然后自己在无锡买一幢房子,做真正的无锡人。

  一幅由外来工子女根据自己生活为素材、通过独到的“刀刮画”的手法创作的连环画《一个新市民的无锡印象》,目前已经报送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参评。记者了解到,在无锡市南长区金星中学,超过60%的学生都是新市民子女。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们尽快融入这所城市,金星中学的黄镇天老师在二十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生涯中经过刻苦钻研,自创“刀刮画”,为孩子们增添了一种接触美术的新渠道。

  何为“刀刮画” 就是用刀刮颜料勾勒图画

  所谓刀刮画就是以刀为工具,以“刮”为主要技法制作出的美术作品。即先在表面比较光滑的纸上均匀地涂上颜料(不同质地的纸要配以不同的颜料),而后用刀或其他尖锐的器物按心中预先设计的形象刮画,将浮在纸面上的颜料刮掉,露出纸的颜色,从而形成类似木刻版画的效果。这一新颖画种,较之一般的木刻版画具有容易掌握、操作方便等特点,很受学生欢迎。而刀片都是他们自己从市场上买来砂轮加工制作而成。刀片只要变换不同的用法就可体现出事物粗细虚实、高低明暗的感觉。

  谈到创作“刀刮画”,黄老师很有一番感慨。他回忆,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家境都比较贫困,这些父母在孩子绘画工具和材料上的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孩子们的美术发展。根据“木刻”的原理,他想到了“刀刮画”。这样最普通的墨汁也可以发挥大作用,随便什么颜料都能勾勒出最美丽的图画。有一次布置作业,让孩子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刀刮画,第二天,课代表收上来的作业让黄老师感到既震惊又欣喜,震惊的是孩子们竟然能想得到用这么多“废品”来做美术。孩子们使用的材料包括包装盒、石膏板,也有香烟盒、旧挂历、泡沫板,可谓五花八门。这些廉价的“废品”在孩子们手里一个个成了让老师为之感动的艺术品。

  “刀刮”连环画 《一个新市民的无锡印象》

  金星中学的孩子们共同组成了“刀刮画”兴趣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想到能不能创作一些作品呢。这个时候孩子们一致想到了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连环画”,是否也能够用这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连环画呢。说干就干。同学们在讨论会上畅所欲言,开始从自己的童年,说自己的家庭、说自己难忘的事情,他们述说的这些事都有人物、有情节、有环境,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而这些很难用一幅画来表示,只有靠连环画的方式。黄老师根据孩子们讲述的故事草创了剧本,鼓励学生们参考其他的连环画、插图和美术作品。不怕出丑,分成若干片段,分配到个人。大家回去之后把各自的经历都用刀刮画表现了出来,天马行空,学生们就是要自由表达自己心中的“无锡印象”。

  最后,大家一致确定将此组用普通墨汁和颜料风干后再用刀刮出的连环画命题为《一个新市民的无锡印象》:“只要出门总要走过一条又暗又长的弄堂,晚上我不太敢走,当地人叫它‘备弄’,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弄懂为什么叫这个名。”记者发现,图画上基本都是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第一印象,流露着对生活的感知和深刻的体会。金星中学强美君校长告诉记者,学生们创作的刀刮画还被印在了文化衫上,入选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着装系列,孩子们可兴奋了好一阵。而这些孩子用新市民子弟生活为原型创作的泥塑作品《家》,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已经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本报记者 丁波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