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内蒙古东部以“美丽与发展双赢”为“航标”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27日17:19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7日电 记者吴国清 贾立君 被誉为“北京后花园”的内蒙古东部地区,要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把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让草原和森林得以修生养息,最终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目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此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说,用1%的土地发展工业和城市,从而使99%的土地得到有效保护。他的这一意见得到与会地方官员的普遍赞同。

  地处中国“雄鸡”版图“脖子”至“鸡冠”部位、中国首都北京正北至东北方向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内蒙古东部5盟市,是中国北疆生态屏障。因这里草原、森林密布,被誉为“北京后花园”。

  可是,近些年来,在全国经济转型、着力发展工业,而又要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拥有66万平方公里、1240万人,国土面积与人口均占全自治区一半以上的内蒙古东部5盟市受到诸多制约,发展不足的矛盾凸显,致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西部盟市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尽管内蒙古东部5盟市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2590亿吨,占全自治区的37%;大兴安岭中南段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达4000多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倍;森林面积1480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82%;可利用草场3800多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60.7%;耕地426万公顷,占全自治区的59.6%,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因此,这里的许多地方为国家限制开发区。 在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进程中,拥有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市率先实施退耕、退牧、减少木材砍伐量、淘汰落后产能小企业等措施,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并提出“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路径。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介绍,2006年至今,全市缩减耕地505万亩,减少牲畜145万头只,年森林采伐量由500多万立方米降为200万立方米,对210万亩沙地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关停了469个落后产能企业。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通过农田基础实施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圈养牛羊提高出栏率;将乳品、啤酒、水泥、金属冶炼、煤化工、煤炭发电等企业集中到9个大型园区内,从而再造了发展新优势。

  通过几年的转型,呼伦贝尔市逐步改变了缓慢发展的被动局面。曹征海说,预计全市今年GDP将达950亿元,是2005年的3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将超过100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工业增加值将完成310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城乡居民收入也将比2005年翻2倍左右。而一切主要得益于“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发展策略——以仅占全市0.07%的国土面积搞工业园区,释放了99.9%以上的森林、草原生态压力,使得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魅力依旧。

  “"美丽与发展双赢"是一个很好的命题,可以作为东部盟市的共同目标。”胡春华说:“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双赢",不发展的话,"美丽"也保不住。”

  他分析认为,美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十分脆弱,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和农牧业不断扩张所导致的。这一地区目前有700万人生活在农牧区,如果不把群众转移出来,生态的压力还将进一步加重。 “从长远看,无论是综合考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这本大账,还是既要改善当代人的生活又要惠及子孙后代,根本办法还是要走搬迁转移的路子。”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把农牧民转移到城镇,让他们融入现代文明,才能使当地实现长远的高质量的发展。

  内蒙古东部盟市负责人在这个关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大命题上达成了共识,今后这一地区要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发展道路,利用极小一部分土地搞工业,将大量农牧民集中到工业园区周边的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在赤峰和通辽打造2个百万人口城市,其他盟市政府所在地城区吸收分散在广袤土地上的农牧民,逐步打造各级中心城市。如此,工业化与城市化可齐头并进,而草原与森林得以保护,美丽与发展即可实现“双赢”。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