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人口普查消息

中国历史上的7次人口大滑坡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27日19:54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7次人口大滑坡,最严重时减少达到71%。

  第一次人口锐减:秦末,从3000万降至1300万,下降56%。

  中国最早的夏朝,根据有关专家的考证与测算,人口约1355万。到战国时期,有专家估计,人口总数最高时应该在3000万以上。但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平均每年爆发一次大战。孟子概括这一时期的战争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秦灭六国后,全国人口总数估计2000余万,锐降1000万。又经过秦十多年暴政统治和秦末战争,至汉初减至1300万,甚至更少。

  第二次人口锐减:西汉末年,从近6000万降至2100万,下降65%。

  西汉时国内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中期全国人口5900多万。西汉末年,灾害频繁,加上连年战乱,人口剧减,到东汉初期人口降为2100万。

  第三次人口锐减:东汉末年,从5700万降至1660万,下降71%。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的人口极盛时期有5400万到5700万。东汉末期发生黄巾兵乱,随后群雄割据混战,曾经繁华的黄河流域变成“千里无鸡鸣”的无人区。战争期间,天灾肆虐,疠疫流行,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公元3世纪初,中国进入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专家估计三国共有人口2500万左右,三国战乱又使人口下降很多。

  第四次人口锐减:西晋“八王之乱”,人口由4000万降至1200万,下降70%。

  西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较为积极的经济措施,人口恢复到4000万左右。但西晋后期,外戚专权,宗室强盛,争夺兵权,引发“八王之乱”,历时16年。后杂居北方的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乘机入侵,烧杀抢掠,西北地区陷入长期战乱,史称“五胡乱华”。战乱中数百万汉族人被屠灭,汉族在北方几乎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

  第五次人口锐减:隋末战争,人口从4600万降至1500万,下降67%。

  589年隋朝统一全国,隋文帝推行经济改革,整顿户籍,人口迅速增长至4600万。但隋炀帝即位后,荒淫无道,又把社会推到大动乱绝境。唐初丞相魏征说:伊、洛河以东,“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唐初,人口估计仅约1500万人。

  第六次人口锐减:唐末战争,人口从5300万降至1628万,下降69%。

  唐朝官方统计人口数最多时为5300万,唐末地方军阀割据,战争频仍,致使唐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这时政权多次更迭,社会动荡。史籍记载,当时中原至江淮,“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至宋初,人口降至1628万。

  第七次人口锐减:宋代外族多次入侵,人口从1.1亿降至5883万,下降46%。

  宋朝全国总人口按专家推算超过1亿。经金国灭北宋,全国自北向南“几千里无复鸡犬”。后蒙古灭南宋,又是“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一余”。

  (摘自法制晚报)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