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西政60年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09月29日07:30
  付子堂

  《庄子》有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

  为了体现对学校历史的尊重,我校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在历史事实和精神层面上,都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今年3月,学校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并在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中,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学校教代会、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决定将建校起始时间确定为1950年。

  1950年年初,为满足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培养各类干部的需要,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创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主席兼任校长,总校校址设在嘉陵江畔化龙桥红岩村。

  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组建政法系,并先后接收了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等法律院系的学生、师资和图书资料。六校荟萃,共铸辉煌。

  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组建西南政法学院,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西南政法学院院名。

  1954年,西南政法学院从嘉陵江畔化龙桥迁至歌乐山下烈士墓校址。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西南政法学院。这样,西南政法学院无愧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文革”期间,西南政法学院曾一度被迫停办。

  1977年5月,西南政法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复办。1978年2月,国务院确定西政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同年9月,正式恢复招生。

  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南政法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2003年7月,西政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2月,西政经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2008年7月,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

  一甲子弹指而过六十年岁月如歌

  在中国历史沿用的干支纪年中,六十年既是一个完整的轮回,也应当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因此,人们往往赋予六十年以更多的寓意。

  六十年来,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到西南政法学院,再到西南政法大学,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六十年来,创业的艰辛、路途的曲折,探索的迷惑、收获的喜悦,跌宕起伏,一一呈现。

  一所大学的灵魂在于她的精神。从化龙桥到歌乐山,再到渝北校区,我们承继的不仅是西南革大的设备、资料等有形实物,更重要的是西南革大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西南革大“实事求是,民主作风,虚心冷静,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经历数代西政人埋头实干,逐渐形成了“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这种精神滋养了历代西政人,给学校注入了持久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西南革大尽管办学历史不长,但当时已经培养了十万名学员;西南政法从挂牌至今,培养了近二十万名学子,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独特的“西政现象”。

  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

  六十年风雨兼程,西政人一直践行“心系天下”的责任意识。泱泱嘉陵水,滋养了西政人强烈的家国情怀;巍巍歌乐山,激发了西政人昂扬的浩然正气。

  西政人对国家、对社会,始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众多西政校友中,既有扎根基层或边远地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法律工作者,也有为人类和平、民众平安勇于献身的时代英烈。在诸多历史关头,西政人总是挺身而出,不畏艰险,为民请命,为国分忧。

  六十年来,西政人经历了无数考验和磨炼,熔铸了西政品牌。这种心系天下的责任意识,是西政人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推动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西政发展的历程,既是一部披荆斩棘、共克时艰的拓荒史,也是一部百折不回、逆境崛起的励志片。

  20世纪90年代末,学校的发展再次遇到一定波折,但西政人直面挑战、逆境自强。这种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西政人的优良传统,成为西政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六十年辉煌历程,西政人一直彰显和衷共济的团队情怀。西政人之间情深义重,亲如家人。西政校友虽散布于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但我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西政人”;有着同一份情怀———“爱我西政”!无论岁月流逝,无论天南海北,大家情系母校,矢志不渝。

  “聚是一团火,散为满天星;聚散离合处,西政情永存。”每当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西政人都会团结协作、共渡难关,“西政精神”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得到令人感动的充分彰显。

  六十年育才兴邦,西政人一直强化“严谨求实”的诚信品格。由于特殊的建校背景,西南政法大学荟萃法学名流和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赋予了公安教学的特色,更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在学校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了“论辩文化”和“实务教育”两个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正是厚德、尚思、笃行的理念,培育了西政人严谨诚信、厚积薄发的学术精神和做人品格。

  今天的西政,要肩负起社会的重托,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完成历史使命,必须继承发扬“革大传统”和“西政精神”。新世纪之初开始的渝北校区建设,是学校立足长远发展,再造西政新辉煌的战略举措。新校区承载了几代“西政人”的梦想。至今,“西政精神”已在新校区扎根并结出硕果,从渝北校区走出的五届毕业生,已经在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法学为主,法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18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11个二级学科;拥有西部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西南政法大学已经形成高起点、有特色、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尤其是在法学教育方面,我校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学科体系最为完整,教学科研力量十分雄厚,社会贡献突出、有重要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新中国“法学家和法律家成长的摇篮”!

  不忘前人栽树携手再铸辉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抚今追昔,感怀万千。今天,在这纪念西政建校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我们深切缅怀为西政发展建立了历史功勋的创业前辈,特别是刘伯承、周保中、胡光、刘佑东、苏明德、赵苍璧、张文澄、杨炳勋等老领导;

  我们深深感恩为学校奠定显赫学术地位的大师们,特别是王锡三、张警、杨景凡、杨怀英、邓又天、卢云、刘永誉、刘博生、田寿彰、林向荣等老教授;

  我们衷心感谢曾经为学校的发展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学校历任党政领导!

  正是基于他们作为创业者、建设者的每一份不懈努力,才共同铸就了西政今日之辉煌!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广大校友给学校的建设,特别是给这次校庆活动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例如,已经八十多岁的肖海仪校友,曾就读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这次专程从成都赶回来参加校庆。

  在此,让我们特别向西南革大的长辈们致敬!

  回首西政春秋六十载的辉煌与成就,我们深深感谢西南军政委员会、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西政上级主管机关,都为学校的发展壮大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今年4月27至28日,学校与重庆市法学会共同举办了“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6月5至6日,学校与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重庆市法学会共同主办了“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重庆市委政法委以及重庆市公、检、法、司的主要领导亲自参会。4月27日晚和6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曾先后两次专门接见了与会代表,每次接见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体现了重庆市委对政法事业和西南政法大学的亲切关怀。

  通过校庆,总结历史,既在于反思过去,更在于指引未来!《左传》记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西南政法大学过去六十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未来也绝不会是一马平川。

  在庆祝建校六十周年取得重大办学成就之际,全体西政人务必继续弘扬“西政精神”,理性地看待学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正视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寻求机遇、创造机遇,抓住关键点、找准增长点;以理智的态度、坚定的信心、不屈的意志,去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本文系作者在西南政法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庆典上的报告节选)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