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李本公从“慈善晚宴”谈“慈善事业”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29日17:59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卫敏丽、吴晶、崔静)29日晚,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京举办慈善晚宴,邀请中国成功商业人士和慈善家一起交流慈善理念。作为中国慈善界的一场盛事,慈善晚宴备受全社会瞩目。

  带着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期望作为全国最大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之一的负责人,一名资深慈善界人士,对此事件能够进行全面深入解读。

  问:两周之前,盖茨和巴菲特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亲笔信中曾说:“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尽管这个聚会的主题不是“劝捐”,但多名受邀者仍表示不会参加,当然,也有人比如陈光标明确表示要“裸捐”,对这些现象您怎么看?

  答:尽管盖茨和巴菲特的邀请在中国应者似不踊跃,但我们也要辩证看待这样的情况。正如巴菲特和盖茨再三声明的那样,这个慈善晚宴的主题不是“劝捐”,而是“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感谢盖茨和巴菲特此次中国之行,毕竟它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慈善这个话题的关注。

  作为一家慈善组织,我们期待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尤其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推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这个问题,乃至把这种思考转化成为行动。在中国,并不缺乏慈善文化传统,而且近些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慈善事业,有捐钱的,有出力的。我觉得,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富豪阶层,只要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的一部分,包括物资的、非物资的财富,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当中,我们都会视之为良性的慈善行为。

  至于陈光标的“裸捐”,如果能按照他的承诺兑现的话,那么他的这种做法会产生一种效应,至少会引发很多人去思考,他的这种捐赠的方式或者承诺的方式是不是可行。我相信,这样一个做法会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一面。

  我觉得对于陈光标的“裸捐”,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即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不宜刻意地挑剔。 问:一些说法认为,大部分中国富豪在面对慈善时都显得低调,这是由于他们的慈善意识较差。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尽管他们再三声明不劝捐,但我想中国富豪之所以显得低调,除了各自的其他原因外,可能与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慈善理念有关。我觉得慈善还是应崇尚多层次、多形式、多理念为宜,不认可盖茨、巴菲特的理念不等于不认可慈善理念,更不能就此认为慈善意识差。当然,与国外的富豪相比,中国的富豪慈善事业发展确实较为缓慢,但是近些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问:此前,盖茨和巴菲特共同发起一项名为“财富捐赠承诺”的倡议,号召美国富豪将自己的一半财富捐献出来,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的支持。您认为美国式捐赠在中国可行吗?

  答:美国式捐赠或者说美国的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到如此程度有其特殊的国情,如传统的宗教观念、高额的遗产税收、巨额的财富积累等等。

  因此,慈善事业如同其他事业一样,要积极开放、大胆借鉴,但切不可照搬照抄,重犯过去拔苗助长、盲目引进的错误。从长远看,中国的富豪如果有朝一日能放弃把全部财富留给子孙后代的传统理念,转而接受把财富回馈给社会,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也是发展趋势。

  中国慈善事业在前行的过程中,应该汲取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但也要牢牢立足于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开拓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问:对于不愿赴宴的富豪们,一些社会舆论很不客气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您认为公众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此事?

  答:盖茨和巴菲特举行慈善晚宴,毫无疑问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富豪能否接受他们的邀请并赴宴,是他们个人的选择。慈善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只不过是在人人都可以行善的过程中,富豪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更有力量来做这样的事情。对于富豪捐赠者也要宽容、理解和鼓励,只有这样,才会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下去,才会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捐赠行善环境。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