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民日报:建保障房是政府职责 让夹心层有房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09月30日03:59

  秋天是建筑施工的黄金期,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在全国各地也进入冲刺阶段。

  今年国家确定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已开工410万套,占年度计划的70%。其中,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已开工22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90万套。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是政府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在保障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怎样进一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如何解决迅速增加的建设资金需求,老百姓怎样才能住得进又住得好?记者日前在吉林、江苏、广东等地进行了采访。

  1.让“夹心层”有房住

  ——公共租赁房渐成保障房“主力军”,探索与廉租房统筹


  经过近3年的快速发展,多数地区已经通过廉租房制度,实现了对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在此基础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任务,正在从保障最困难的家庭逐渐向支持更多“夹心层”家庭解决住房困难转变。相比之下,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更为艰巨。

  31岁的徐科和妻子今年7月从张家港来到苏州市工业园区一家公司工作,尽管每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但买房对小两口来说仍然有困难。令徐科高兴的是,公司安排他们住进了园区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锦程公寓”。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装修和各种家电、家具齐全,拎包就能入住,每月租金为1200元。而附近类似的商品房,租金至少要2500元。

  “我们可以在这里住两年作为过渡,有了一定积蓄以后就可以到市场上买房。”徐科说,“刚到新公司就能安顿下来,也坚定了我们努力工作的信心。”

  锦程公寓是工业园区专门为引进人才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项目,共有864套住房,可安置人才约2000人,受到园区企业广泛欢迎,目前已经全部出租完毕。

  除了这种针对新就业和引进人才的公寓式公共租赁房,苏州工业园区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组织建设了“青年公社”等宿舍式的公共租赁房。由企业承租,供自己的员工住宿,员工每月只需支付几十元就能有稳定的住所,节省了不少开支。

  “应当鼓励中低收入家庭和年轻人通过租房解决暂时的住房问题,公共租赁房将成为将来住房保障的重点。”据苏州市副市长阎立介绍,近年来,随着住房保障覆盖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扩大,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发展公共租赁房成为支持这些人群解决住房问题的最佳方式。据初步统计,目前苏州市已投入资金112亿元,建设公共租赁房590多万平方米,11万多间,可入住55万多人。

  在全国范围内,今年是公共租赁房大规模起步的第一年,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中,公共租赁房都已成为“主力军”。当前,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将公共租赁房与廉租房“打包”,统一由政府组织建设房源,不同收入的保障对象只需支付不同的租金。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各地廉租房与公共租赁房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廉租房用地全部为划拨,而有些地区公共租赁房土地还不是划拨。此外,在财政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方面,两种制度也有差异。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在鼓励各地进行探索的同时,正在研究政策,尽快出台有利于公租房和廉租房统筹建设管理的措施。

  2.让资金有保障

  ——90%资金靠地方承担,鼓励建立保障性

  住房建设融资平台

  今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也是资金投入压力最大的一年。尤其是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等,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据估算,完成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供需投入资金近7900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约470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0%。其中,中央财政今年计划投入的69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已经全部下达。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由中央财政对年末超额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地区再给予奖励,总额大约为100亿元。

  尽管如此,作为保障房资金筹措和投入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仍然要承担超过90%的建设资金。

  2009年起,吉林省通化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矿区棚户区改造。今后3年要改造2.1万户、70万平方米。由于矿区棚户区多数远离城市中心,几乎没有商业开发价值,全部要靠政府投入。

  通化市副市长褚民华介绍,针对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地采取了“国家补助一点,省政府补助一点,地方财政配套一点,居民自筹一点,银行贷一点,政策让一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坚持在棚户区原址进行建设,这样项目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划拨,节省了土地资金。目前当地棚改成本约为每平方米136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65元,省级财政补助200元,居民出资300元,其余600元需要靠通化市筹集。除去以税费减免形式投入的200元,还需要政府“纯投入”400元。近几年来,通化市已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不可能靠市场解决全部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能否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决定保障房建设进度的重要因素。

  今年,吉林省共安排23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尽管政府压力很大,但仍要千方百计投入资金。”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介绍,吉林省去年提出,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70%用于民生,保障房将是重中之重。同时,通过政策减免达到资金支持的目的,近年来共减免90多亿元。下一步还将通过政策支持,吸引开发商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提高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比例。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有关部门将继续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各地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的融资平台并不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范围之内。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吉林省近期提出,将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由国家规定的10%提高到20%。与此类似,随着保障房建设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地区开始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比例,如青岛提高至15%,重庆则提出将土地出让毛收入的5%用于保障房建设等。

  3.让居民住得进、住得好

  ——保障房建成后的服务和管理问题凸显,广州首尝“扣分”管理

  2007年夏天,国家开始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如今,各地已能见到不少初具规模的保障房小区。入住后,如何加强保障房小区的服务和管理,成为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下一个难题。

  记者日前在广州市保障房小区——泽德花苑采访时,遇到了前来考察的广州市一家中医院的工作人员。根据规划,这家中医院将在泽德花苑小区内建立分支机构,以方便住进小区的保障对象就医。

  公共交通、医疗、购物、教学等配套设施,往往是人们在选择住房时重要的参考。对于收入较低的保障房住户而言,这些公共服务是否完善,对他们能否住得好影响很大。“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小区入住人群越来越多,小区管理和服务的问题将是今后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之一。”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说。

  龙归城是广州市在建的一个大型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后将有7000余户居民、3万多人入住。地铁将通进小区,地铁地面上将建成一个集大型超市、菜市场等多种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商业服务中心。

  “这样就打破了传统小区中小商店小摊点林立的状况,而且居民们下班后,下了地铁就可以直接在商务中心完成采购、办理缴费等各种事项再回家。”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副主任黄信敬说,“这样的模式节约土地,便于管理,也方便了居民。”

  一方面是服务,一方面是管理,尤其是准入退出和社区运行的管理。据介绍,广州市坚持两年一次的住房保障资格年审和不定期抽查制度,有关工作人员透露,广州市正在筹备开展城市居民收入状况核对工作,以准确核实保障对象的收入和资产。2009年,广州市针对违规出租、转租保障性住房现象开展了拉网式检查,对调查发现的36户违规家庭进行了处理。

  今年,广州市借鉴香港公屋管理模式,印发了全国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扣分办法》设定违规出租、乱扔垃圾、高空抛物等违规行为4类26项,经过劝告、警示后仍作出违规行为而被扣满20分的住户,将被要求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内从事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对作出非常严重违规行为的住户,则按照合同约定收回保障房。《扣分办法》已于9月1日在广州金沙保障性住房小区正式实施。

  《扣分办法》实施后,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调查显示,保障性住房小区广大住户对《扣分办法》比较认可。

  “我们都挺赞同这种扣分的办法,实施一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区环境干净了。”金沙洲小区居民董义霞告诉记者,“大家心里都明白,政府的目的不是扣分和处罚,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小区管理好。大家之所以赞同,也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