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掀起节日航天科普热
本报记者 汪丹 实习记者 任敏
在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感染”下,节日的京城掀起了一股航天科普热。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揽月问天”,在书店里采购航天航空书籍,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在假日里为自己充“科普”电。
广寒宫里有什么?中国探月做了什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三层的“揽月问天”嫦娥探月展览区,一个个生动丰富、色彩鲜艳的展板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我也想到月亮上看看。”“那你等着坐嫦娥三号吧,嫦娥二号已经飞走了。”正在观看展览的四年级学生杨心悦逗身边的一个小朋友。
在一层古代天文知识区,日食、月食和彗星模拟观测台前排起了清一色的“孩儿队”。8岁的魏畅心急地踮起脚,目不转睛地盯着日食窗口,还不忘给身边的小伙伴“传授”知识。
与此同时,各大书店里的航空书籍展台前,也围满了孩子和家长。
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四层扶梯旁,整齐码放着20多种与航天航空有关的书籍,书店专门为庆祝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特设了展台。一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研究员正捧着卫星导航的书细细研读,“我每个月都来采购一次,这些书是充电的好帮手。”
“呀,这里有嫦娥!”7岁的童童从三层科普读物书架上拿起一本《嫦娥探月:嫦娥二号环月纪实》往爷爷手里塞。“你看得懂吗?”“懂,懂,慢慢看!”童童咬着嘴唇忙不迭地点头。旁边,刚上一年级的刘天启小手一挥说道:“天文、恐龙、植物、岩石……这些书我全要了!”孩子挑得“慷慨”,妈妈只得乖乖埋单:“他就是个问题宝宝,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真答不上来。爱看书是好事,不过家里的科普书都装了好几箱了。”
嫦娥二号带动了节日的科普热。截至昨日,中国科学技术馆总客流量达121547人次,3日更是创下了自1988年开馆以来单日客流量的最高纪录——38256人次,青少年在总参观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是70%。而北京天文馆、首都博物馆的游客也摩肩接踵。其中北京自然博物馆十一期间每天4000张免费门票的预约量,早在节前就已满额。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科普类图书的销售量也大增,中关村图书大厦科普类图书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