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10月2日对媒体说:“人民币币值重估不应当被他国政府当作掩盖本国问题的遮羞布。寻找替罪羊总是容易的。”
美国国会众议院9月29日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意味着有损世界自由贸易的美国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在中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美国国会近期频频舞动汇率大棒,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外制内”,转移视线,笼络选民。
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国产品缺乏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增长不足,市场开放度不够。美国不愿承认自身竞争力的下降,而将别国的汇率作为替罪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根本上说是数十年来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演变的产物,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解决。如今美国的竞争优势早已由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减少从中国进口无助于改变美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缺乏竞争力的处境。美方动辄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只会阻碍中美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图表:美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新华社发
美国众议院29日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
该法案要最终生效还需参议院通过,并送交奥巴马签署。但由于美国国会即将举行中期选举,参、众两院面临改选,该法案能否最终闯过这两关仍存诸多变数。
根据该法案,美国商务部将被赋予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所谓“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人民币是该法案针对的主要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对保护贸易抱有强烈的痴迷,纷纷出台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美国先是宣布振兴出口计划,谋求在未来5年内出口翻一番,并利用金融、财政等手段支持扩大出口,继而又出台进口限制措施。而且,美国商务部还公布了14条建议,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执行力度。英国把扩大出口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日本则大力支持本国企业海外销售。在致力于扩大出口的同时,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和环境壁垒限制进口,甚至谋求征收碳关税,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成本优势。
一些国家一方面推行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另一方面又给中国贴上重商主义的标签。这种对中国的指责完全背离事实。
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尝试通过立法迫使人民币升值。但此举无助于解决人民币汇率的争端,反倒是横生枝节,加插了另一个不必要的争执,尽管这一法案能否获参议院通过及总统签准,仍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更不可能贸然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以满足美国的政治要求。美国国会试图单方面立法来解决问题,其实只会使问题更复杂化。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个月底到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坦言:“若像美国某些议员要求那样,人民币真的升值20%至40%,不知中国有多少企业将倒闭,多少工人将失业、多少农民工将返乡,中国社会将出现新的动荡。”温家宝讲出这样的肺腑之言,其实就是要告诉美国人,强迫人民币快速升值是行不通的,而中国也绝不会冒国内政治动荡的大风险向外来压力低头。中国政府已经在6月间宣布实行有弹性的汇率机制,参考一篮子货币波动。为了国内稳定,同时对尚不明朗的国际经济局势保持警惕,它肯定会继续在汇率问题上坚持依据渐进式和可控性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完善其汇率机制。
“我们正处在一场国际汇率战争之中,全球货币正普遍走软。这对我们构成了威胁,因为它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巴西财政部长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的这些抱怨完全可以理解。在需求匮乏的时代,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而非发行国则以干预汇率作为回应。而那些既不属于前者、也不愿效仿后者的国家(比如巴西)则发现本币大幅升值。其后果令它们担忧。
发生这种汇率冲突并不是第一次。25年前,也就是1985年9月,法国、西德、日本、美国与英国政府在纽约的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了共同诱导美元贬值的协议。更早一些时候,在1971年8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实施了“尼克松冲击”措施,包括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并结束美元与黄金的相互兑换。上述两件事都反映出美国渴望美元贬值。今天,美国仍然怀有同样的渴望。但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关注焦点已不再是日本这样恭顺的盟国,而是下一个全球超级大国——中国。两强相争,很容易伤及围观者。 = 背后动机 =
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国会众议员、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桑德·莱文(前)在法案通过后对媒体讲话。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美国会近期之所以频频舞动汇率大棒,最重要的现实原因是国会中期选举。在即将于今年11月2日举行的中期选举中,国会众议院435名议员全部要改选,参议院要改选三分之一,涉及37名参议员。鼓噪这项法案的议员以所谓“纠正中美贸易不平衡,夺回被中国夺走的美国制造业就业”为旗号,以外制内,转移视线,笼络选民。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鲍泰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下,美国议员们自然会调高反华音量。
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民主党众议员、法案起草人之一蒂姆·瑞安(左一)在法案通过后对媒体讲话。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在众议院表决前,法案主要发起人民主党众议员坦言,这项法案可能对试图在今秋恢复选民基础的民主党人“极为有利”,因为这有助于鼓动中西部工业区选民的“投票热情”。
要求人民币升值者声称,中国因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而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不当竞争优势,从而加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只有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才能解决双方贸易失衡问题。
在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增加的情况下,“中美不公平贸易导致美国失业率增加”的说辞就很有市场。饱受失业折腾的工人群体(尤其是制造业)给工会领导施加压力,要求纠正“失衡”的贸易以增加就业机会,能否促使议会和政府对中国“有所行动”就成了工会领导层维护自身地位的重要条件。用“美国制造业联盟”发言人斯蒂夫·卡普佐拉上个月的话说,“选民们要求众议员们和参议员们对中国做点什么。”而民主党议员们也的确知道,工会领导层和广大工人阶层,是他们政治生命线,因此也不会敷衍应付。 = 反对之声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9月30日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汇率为由进行反补贴调查,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
姚坚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互惠的。近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据美方统计,今年1-7月,美国对华出口增长36.24%,高于美自华进口增速14.4个百分点,高于美整体出口增速13.6个百分点。
他强调,单方面的消极限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美国应采取取消对华出口限制等积极措施,使更多的适销产品出口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30日表示,借口人民币汇率问题搞保护主义,只会严重损害中美经贸关系,并给两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消极影响。
姜瑜说,中方敦促美国国会议员认清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抵制保护主义,以免损害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 全球经济蒙阴影 =
9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出席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就中国汇率政策举行的听证会。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英国路透社9月26日报道,原题:美国在G20峰会上压制人民币必将势单力薄
随着有可能为美国摇旗呐喊的盟国不肯对抗北京,在即将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试图把中国汇率列为主要议题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将面临孤军奋战的局面。
盖特纳宣告,在11月于韩国举行的峰会上,将动员其他国家迫使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但)对G20国家官员的采访表明,盖特纳在首尔必将势单力薄,他本人也承认,没几个国家愿意对抗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更急于在人民币问题上捞取好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元区财政官员说,“这更像是个双边事务,其他国家则在围观,他们或认为意义不大,或根本就不感兴趣。”
美方这种带有浓重保护主义色彩的举动仍然树立了一个糟糕范例,与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主流相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说,目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大,依然需要各国协调合作。如果各国只想着本国利益,只会对全球经济不利。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解决。美方动辄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只会阻碍中美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9月29日,美国会众议院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这是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山。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2010年 2010年9月,93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众院民主党领袖,要求对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强硬立场;众院15日和16日举行听证会,继续就人民币汇改进展等问题向中国施压……
2010年1月1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专栏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的文章。文章指责说,如果中国不改变经济政策,那么保护主义将变得“更为猛烈”!中国必须让人民币大幅升值。 2010年3月,保罗·克鲁格曼声称,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导致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至少损失140万个就业岗位。
2010年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为美国扩大出口。
2010年3月15日,130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制裁。在3月24日的听证会上,十余名国会议员和4位美国经济学者几乎是一边倒地指责“人民币被严重低估”。
2009年 2009年1月16日,侯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通过所有途径”,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的方法,向中国施压,逼使中国调高人民币汇率。由此,中美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争论中。
2006年 2006年12月12日,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率领代表团访华。保尔森提出,“美国认为中国在消减贸易顺差方面可以做得更多。我们鼓励中国采取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005年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改。在获得短暂的好评之后,人民币估值再次受到个别发达国家的指责。
2004年 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首次受邀参加G7会议。当时,有人将这次会议形容为人民币汇率版的“鸿门宴”,除了美日等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作出类似的姿态。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国家的政要、投行机构等纷纷提出要中国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浓烈的火药味从会场蔓延到各个角落。
2003年 2003年9月,时任美国财长的斯诺来华,带来了有关“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波动范围”的要求。他认为,最佳的汇率政策就是让货币自由浮动,让市场自行制定汇率,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美日两国联手向中国施压,引导国际上向人民币施压的“舆论大潮”。
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国会众议员、法案起草人之一蒂姆·墨菲在法案通过后对媒体讲话。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支持法案通过的美国国会众议员对媒体讲话。美国会众议院29日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9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民主党众议员、法案起草人之一蒂姆·瑞安在法案通过后对媒体讲话。美国会众议院29日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