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应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时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10月05日08:22
  一个纯农业大县,矿产资源贫乏。今年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以实施农业三项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素质,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大规模、做强基地构架,以引进农字号大项目、大企业、做深加工、做活了一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的大文章。

  以引进农字号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 推进县域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然选择。没有大项目、大企业的拉动,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工作中,应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引进农产品加工旗舰企业作为全县农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举全县之力创优环境,大招商、招大商,先后引进了世界五百强中粮糖业,亚洲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雅士利,华北地区最大的皮革加工企业森泰皮革,投资1.07亿元获世界专利、填补国内空白的药用植物空心胶囊及软胶囊生产项目,以及玉米深加工企业玉雄淀粉,蔬菜加工项目宏田绿园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引资总额20亿元,成为朔州市近年引进农业大项目最多的县,舞起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特别是投资6亿元建成的山西雅士利乳业,对应县奶牛养殖业的勃兴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在“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冲击期间,日收鲜奶200吨,稳住了奶农的恐慌情绪,避免了奶牛养殖业的大起大落。目前,应县奶牛存栏达3.2万头,位居全省第二。而且从2009年到今年6月底,上缴税金41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国家增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企业、大集团的落地生根,极大地带动了应县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全县目前有特色产业村200多个,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大麦、奶牛五大传统产业基地,发展了大蒜、肉羊、干鲜果、食用菌、鲜切花五大特色产业,而且产业模式已经嬗变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截至目前,应县累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298个,经纪人队伍达到2100人,带动农户6万多户,农民依托龙头企业人均增收达2800元。今年,应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县”,这无疑为应县农业进一步的转型跨越搭建了起跳的平台。

  以“农业三项建设”为抓手 推进种植、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全省著名的粮食、蔬菜和奶牛基地县。然而,在传统种养业效益下滑、全球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如何破题?应县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对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和整体把握,立足县情,决定以温室大棚,规模健康养殖园区和干果经济林等农业三项建设为抓手,奋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从整体上推动农业现代化。”

  应县从去年年初就制定了设施农业三年发展蓝图,计划三年新增温室和移动大棚3万座。按照“井区大棚种蔬菜、灌区牛羊都进圈、边山峪口干果带,旅游景区抓生态”的总体思路,大力度推进“反季菜、食用菌、特色果、鲜切花”新型产业。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开工建设百亩以上温室大棚园区37个,千亩以上温室园区2个,建成各类大棚2648个;围绕乳业复兴,拉动社会投资近6000万元。新建奶牛养殖园区25个,入驻奶牛1.2万头;围绕肉羊产业化发展,拉动社会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养羊小区20个。在生态建设中,全县从去年到现在,共植树造林10万亩。建成万亩红枣经济林基地1个,完成了旅游景观塔北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全县林地面积突破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6.5%。全县初步形成了人在景中、路在林中、厂在园中、城在画中的格局,城乡生态化取得了可喜成绩。继2009年获得“中国绿色名县”殊荣后,今年又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以建设华北蔬菜第一县为目标 奏响绿色增长进行曲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应县的蔬菜业已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产品俏销全国26个省、市、区,部分产品还转口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今年,“应州绿”蔬菜还被列为世博会专供农产品。如何借势让蔬菜产业更上一层楼?应县的决策者们快人一拍,以安全、优质、高效为目标,以集约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网络化营销为方向,狠抓蔬菜产业的提质升级,奏响了蔬菜产业的绿色跨越曲。

  应县在9个蔬菜生产乡镇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开发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无公害质量安全标准、生产环境标准、操作技术规程,全面扩大优质高产品种,全面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无公害专用肥,强化了田间地头的蔬菜质量……精心的呵护与扶持,使应县有9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总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达10亿公斤。去年以来,应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应州绿”蔬菜被评为山西著名商标。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对“应州绿”蔬菜进行出口基地认证备案,25家蔬菜加工企业即将完成QS认证。同时,应县还有以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南河种蔬菜市场为龙头的11个大中型蔬菜交易市场,38家蔬菜恒温制冷保鲜企业。全县蔬菜已形成了产、供、加、销一条龙体系,产业化势头发展强劲。在晋北地区独占鳌头。

  本报通讯员 丰科成 刘亚飞 丰开罡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