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指控大厅密切关注嫦娥二号卫星运行情况。新华社发 |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 通讯员熊卫平 姜宁)今天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对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嫦娥二号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朱民才透露,昨日嫦娥二号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被取消。
据央视报道,“嫦娥二号”卫星昨日早上发回第一轨数据,首批科学数据容量为1.6G。
朱民才还表示,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嫦娥二号卫星将于今日进入预定环月轨,这将是卫星在太空中又一次极为关键的动作。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控组组长于天一介绍,第一次近月制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不容许有任何失败,一旦错过就很难补救。”
此前,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解释说,飞近月球时卫星遇到的最大风险,是它能不能准确地被月球重力场捕获。在到达近月制动点的时候,卫星对于月球来说实际上处在非闭合的轨道上,如果不及时刹车,卫星就不能成为月球卫星。如果刹车力度不够,卫星仍会飞出月球的引力范围,而不被月球捕获,从而不能环绕月球。如果“刹车”力量过大,卫星就可能撞上月球,其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截至昨日11时,嫦娥二号卫星已在太空中飞行了88小时,距地面高度约34.5万公里。今日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对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运行周期为12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
据了解,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后,先后开展了太阳翼监视相机拍图试验、X频段测控试验、紫外导航试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各项科学试验。
释疑
“嫦娥”奔月轨道一调到位
已两次取消中途修正计划;可节省部分燃料
根据原定计划,嫦娥二号卫星的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但因为目前的轨道“很精准”,原计划于10月3日和5日进行的嫦娥二号卫星轨道中途修正动作被接连取消。其实当初嫦娥一号也计划了3次中途修正,不过最终也只实施了一次。
朱民才介绍说,考虑到运载火箭的入轨偏差以及卫星入轨后空间环境、调姿等多种因素影响,会对轨道造成一定的“扰动”,导致实际轨道与理论设计轨道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按照原定飞行控制计划,嫦娥二号在长达100多小时的奔月途中,将安排大概3次中途修正,以确保卫星精确飞向月球。
而在10月2日中午12时25分实施的首次中途轨道修正中,北京中心对姿控扰动建立了精确的补偿模型,通过认真计算、反复复核,对卫星成功实施了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朱民才说,从对修正后的轨道测量计算结果分析来看,控制非常精准,满足卫星到达近月制动点的精度要求。所以原计划于此后进行的两次中途修正不再进行。他认为,原计划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北京中心仅用一次修正就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轨道测定及控制技术达到精确水平。
朱民才表示,接连取消中途轨道修正,将为嫦娥二号卫星节约部分燃料,为卫星在环月轨道开展绕月探测工作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本报记者 郭少峰 通讯员 熊卫平 姜宁
访谈
“嫦娥探月与40年前不同”
早在40多年前,一些国家就已在月球探测上取得不凡成就,包括把人类送上月球。如何看待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的以嫦娥卫星为代表的月球探测工程呢?嫦娥二号卫星测控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就此接受采访。
钱卫平说,人类从事太空探索的活动有其科学的内在规律,有着循序渐进的不可超越性,不管别人是否已经走过这条路,也不管先进还是落后,我们要科学地循序渐进地一步步走下去。
“月球探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钱卫平说,其他国家40年前做的事,中国40年后做,未必就差40年。无论是采用的技术,还是想要达到的科学目标,都不可同日而语。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比如通信、网络、科学认知等,我们是同世界所有人民一同进步的。
钱卫平说,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是从我们国家和民族承担的责任考虑该不该做,一旦确定下来,不管晚多少年都要做。“但是,我们不可能超越科学的内在规律,一下子跨过很多阶段。”
“虽然是比别人晚,但我们的每一步不再与几十年前的相同。”钱卫平说。据新华社电
人物
“嫦娥”调度怕啰嗦
主调度员韩良斌首次负责大型任务
“你要是打开我们抽屉,就会看到全是金嗓子喉宝,还有斯达舒。”嫦娥二号的主调度员韩良斌说。金嗓子喉宝是为了保护他的嗓子,但吃多了又对胃不好,所以还配备有斯达舒。作为调度员,他们需要用嗓子发号施令,保护好嗓子也成为他们平时非常注意的问题。
几千条口令第一时间下达 虽然需要保护好嗓子,但这并不是他最关注的,“我最关注的是几千条正常的遥控指令和各类应急预案都要熟记于心,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处置,如何第一时间下口令,如果出现异常而没在第一时间发号施令,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任务失败。”
用嗓子喊,这个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工作也有其特别严格的要求,除了要正确,还要简洁,不能啰嗦半天才让相应的岗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因为卫星在天上飞,到什么高度有什么动作必须要做,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分秒不差地实行精密准确测控。
调度台一坐可达十四五个小时
这位28岁的调度员虽然此前参加过神六、神七任务和嫦娥一号飞控任务,但作为调度员主管负责大型任务,这还是第一次。
作为嫦娥二号的飞行控制的主调度员,韩良斌主要负责的任务是海上测量船(站)和测控中心测控信息的指挥调度,包括发射段、入轨段和关键重大弧段的调度指挥工作,“这里相当于神经中枢,所有信息都要报到这里来,信息和资源汇集到我们这里,各个岗位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调度台一分钟都离不开人。在任务准备阶段,韩良斌在座位上一坐就得很长时间,“短则七八个小时,长则十四五个小时,这都很正常。”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么坐着并不觉得累,但一旦有个间隙,就会感觉到身体处于非常疲劳的状态。“我现在这么年轻,都会感觉我这腰部有点不适”。
本报记者 郭少峰 通讯员 杨冰 姜宁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