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谨防权力观“错位”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0月06日06:33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时期,大臣张世安向皇帝举荐了一个人,此人便来张府道谢。张世安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从此与这个人绝交。类似故事也发生在孔子后代、汉代名臣孔光身上。史书记载,孔光“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在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行为背后,却彰显着一种值得领导干部深思的清醒:谨防公权沦为私器的权力观“错位”。

  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该为谁服务?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手中权力的首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和影响着权力观的基本性质。绝大多数党员能够正确认识手中掌握的权力,自觉把权力摆正到“公权”的位置上,心底坦荡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之,如果把权力等同于私器,当作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那就“祸患将至”了。海口市地税局龙华分局原局长陈小涛被判刑后,在悔过书中写道:权力观扭曲是他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自认为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上级个别领导给的,是自己奋斗得来的。于是,他将公权变成了私权,最终,从人民公仆沦为了阶下囚。

  权力的本质是责任。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重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毛泽东同志讲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样的权力观,孔繁森、牛玉儒、杨业功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铭刻在心,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将手中的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角色、服务职责,以权谋私,教训十分深刻。某部一位受处分的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逢年过节或者干部调整的敏感时期,谁来送礼我没有记住,但谁没来我记得很清楚,没来的我就找借口给他小鞋穿。”这样扭曲的权力观,必然导致单位风气败坏,群众威信尽失。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使之不断提高做人为官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还要抓好学习。邓小平同志曾严肃地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健康思想的“防腐剂”、纯洁思想的“清新剂”、凝聚思想的“黏合剂”,不断加强科学理论武装,自觉端正权力观,审慎用权,时刻把广大官兵放在心中,深入一线为基层官兵办好实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保障权力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始终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防止出现“错位”和“越轨”。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中班子集体智慧,保证决策民主、决策科学。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