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疾控中心提醒:出游东南亚当心染基孔肯雅热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0月06日14:26
  中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0月1日,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万江新村社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出游东南亚的游客回来后如果发现有发热、关节痛、出现“醉酒貌”,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就医。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中央台驻广东记者周羽。

  主持人:东莞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病社区聚集性疫情发展得怎样,有没有重症或者死亡病例?

  记者:目前为止,东莞万江新村社区所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中,所有现症病例病情稳定,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以发热并伴有关节痛、肌肉骨骼痛或皮疹症状为主,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国家疾控中心已经派出专家组到东莞指导疫情处理。此外,东莞市卫生局目前已指定东莞市人民医院等39家医院作为基孔肯雅热疑似和确诊病例的定点收治医院。

  很多人对基孔肯雅热病很陌生,其实这个病在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很盛行。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自从2008年,广东就开始有基孔肯雅热病的输入性病例,并且每年都有这样的输入性病例入粤发病。从实验室结果看,此次东莞发生病例的病毒与东南亚的基孔肯雅热病病毒一致。基孔肯雅热病跟登革热病很像,包括了传播媒介、临床症状相似等,比如都会发热,但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登革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高,但是基孔肯雅热病发生重症病例较少,绝大多数为轻症,“一些人得了基孔肯雅热病,去看了医生,很容易被误诊,医生和病人自己都以为是感冒发烧。但是要提醒的是,基孔肯雅热病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醉酒貌",患者的身上、脸上有点红红的,就像喝醉酒一样。”他建议,如果有市民最近到印度洋附近国家旅游,回来后一个星期内出现头疼、关节痛要及时就医。

  主持人:这个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我们如何防范呢?

  记者: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广东,主要是白纹伊蚊作为媒介传播基孔肯雅热病。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虽然病例发生在东莞,但是因为传播媒介遍布广东,只要在有清水积水的地方就是白纹伊蚊繁殖之地,包括城市与乡村,所以各地的老百姓不能放松警惕要做好灭蚊工作。例如,在东莞日前发生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之后,已经全面开展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所以提醒:秋季到来,正好是白纹伊蚊繁殖的最佳时期,呼吁市民清理各类积水,积极灭蚊。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