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记者刘涛)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四川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三大生态工程,每年减少3亿吨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在长江上游建起一道山青水绿的生态屏障。
在四川省宝兴县蚂蝗沟工程区,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巧妙掩映在绿树中。工程区主任李林彬说,这些房屋是他们用来接待外来游客的,每年他们工程区光旅游这块就能收入三四十万元:
李林彬:植被恢复好了之后,我们居住环境改善了,很多外地游客就喜欢到我们这里来避暑,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职工的收入也增加了,职工队伍也稳定下来了,更好的能够把国家的森林看护好。
游客的到来,给这个偏僻的工程区带来不少欢歌笑语的同时,也给工程区的员工增加了些额外的收入,从工程区离职出走的员工也因此越来越少。看到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李林彬心头有些感慨。要知道在10年前,他还随时为半夜会不会来泥石流而担心着:
李林彬:在未实施天保工程以前,我们主要从事森林采伐,把森林伐完以后,光秃秃的山上,一下雨,经常涨洪水,把我们的工棚冲起走,对我们的生存威胁时非常大的。
四川省有数十万像李林彬一样的林业人,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后,由原先的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宝兴县副县长涂朝康介绍说,宝兴县森林覆盖率在10年间上升到70%:经过10多年的养护,山变得更绿了,水变得更清了,天也变得更蓝了,泥石流灾害也很少发生了,我们经常都能看到野生的大熊猫出来找东西吃。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幅员面积占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的50%,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以前由于过渡开采,四川省每年给长江带来6亿吨泥沙。从1998年起,四川省陆续启动天然林保护等三大工程以来,12年来累计营造公益林7679万亩,输入长江的泥沙量最高减少了近8成。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罗增斌介绍说,四川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涵养水源、净化大气、森林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超过14000亿元:
罗增斌: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从24.35%提高到34.4%,提高了10个百分点,基本上一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推进,通过我们科学的监测,这种生态服务价值达到每年1.4万亿元,这种固碳、释放氧气的效益十分明显。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