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留守妇女走奋“豆”路 种植面积达万亩(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10月08日08:56
华南农业大学“豆”博士刘玉涛(左前一)正在给农村妇女做大豆播种培训。资料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豆”博士刘玉涛(左前一)正在给农村妇女做大豆播种培训。资料图片

  妇联发动高校指导市场收购

  粤万余留守妇女走上奋“豆”路

  国庆节前夕,梅州蕉岭县与国际连锁的卜蜂莲花超市签订了农超对接的协议。

  9月16日,省长黄华华与香港特首曾荫权在签署的粤港合作协议中,第一个农业项目就是关于梅州蕉岭县、韶关乐昌市的南方优质大豆输港。蕉岭县三圳镇刚刚建立起粤港有机大豆种植生产基地,将由香港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严格认证,包括附近的土壤、空气和水,其所生产的毛豆、大豆及豆制品全部销往香港;同时港方还为他们在香港提供98亩土地作为有机大豆的展示基地。

  这两项行动令当地的农户和豆制品加工企业十分振奋。不仅仅是蕉岭,今年,全省已有数以万计妇女为主的农户投身种植南方大豆,两造的种植面积约为15000亩。

  过去北方大豆在中国独领风骚,可如今南方种植大豆在广大留守妇女为主的劳动力手中,种出名气,种出品牌,种出效益。这条新型的奋“豆”路是如何铺就的?南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粤年需大豆千万吨缺口99%

  在蕉岭县的城乡,活跃着一位逢人就讲豆的“豆”博士,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的营养学博士、广东省青年志愿支农博士团的刘玉涛。他因推广南方大豆而进驻到蕉岭县,也因为这个项目而被该县积极引进为科技副县长。

  据介绍,我国每年需要大豆在6000万吨以上,但每年只能自产出1400-1600万吨,缺口量在75%左右。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和养殖业发达的广东,每年需要大豆1000万吨以上,本省的产量过去在10万吨左右,缺口达到99%。

  中国南方的气候和水土适不适合种大豆呢?其实,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北方大豆的含油率越高,蛋白含量越低;而南方大豆正相反,其不利于榨油,却利于工业加工,例如制作酱油、豆制食品、保健品等。过去,南方大豆的品种和技术方面比较欠缺,成为发展这一产业的瓶颈,每亩地产量只有100斤左右,因此种植的经济效益非常低,种植面积也就不大。

  为解决南方大豆需求与产量之间的矛盾,华南农业大学大豆课题组经过13年的艰辛探索,培育出了7个特别适应华南区酸性土壤的高产大豆品种,其蛋白含量在42%—46%之间,明显高于普通大豆33%—38%的蛋白含量。而产量是当地普通品种的4—6倍(400—600斤/亩),而且研发出一整套大豆高产栽培配套集成技术,成为国家大豆体系研究中“节本、增产、高效、生态、循环”的高标模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这种绝不含转基因成份的大豆品种,在我国南方10个省区以及亚洲、非洲11个国家建立了示范基地。

  留守妇女初尝种豆甜头

  华南农业大学首先在蕉岭和该县妇联携手,从2008年起以推广种植南方大豆项目将两者结合。

  当时,任“十百千万”驻村干部的刘博士开头还怀疑妇联的发动能力。在生长旺盛的豆田中,刘玉涛回忆说:“当天晚上3个小时就有600多户报名。这令我一下子对项目有了充分的信心。”刘玉涛说。三圳镇台塘村妇女主任钟春秀就是第一批带头人,她在那一季的收成比本地种多了一倍多,收入也比种水稻高一倍多。这个效益成为带动大家的最好样板。

  南方大豆的名气不胫而走,引来梅州当地、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商人。他们带来了产品订单,还有各类合作开发建设农业基地的协议书。

  今年1月11日,一份“粤妇字[2010]1号”的“红头文件”送到了全省各地市妇联主席、农业局局长的办公桌上。

  这份“一号文件”散发着浓重的乡土味———在全省开展“创建南方大豆种植示范基地,扶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活动,把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要群体的劳动力组织起来,种植由华南农业大学培育出的南方大豆新品种。

  今年3月11日,省妇联、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在蕉岭县正式启动了这一活动,以“政府(妇联)+高校+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三家共同出资,在韶关、河源、梅州、汕尾、茂名、肇庆、清远、云浮等8个地市,创建了26个省级巾帼南方大豆种植示范基地,首批春季种植面积1800亩。截至目前,夏季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13个地级市52个基地约8900亩连片种植区,若把农民散种的小片土地也计算进来,南方大豆的种植面积约达到15000多亩,参与南方大豆种植的农户约10000多户。 

  外地商户加入产业链

  省妇联副主席邱瑞清介绍:“通过联系加工和销售环节,使大豆形成产业链,效益会越来越显现出来。比如,这次签约的正大集团卜蜂莲花,就是由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主席温兰子亲自牵线的。”

  卜蜂莲花南区总裁翁海鑫说:“卖场是市民消费观的温度计和晴雨表,我们了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与蕉岭的农超对接合作不单是买卖农产品和加工品,而是要向市民推介健康的生活及产品。所以,我们将会在卖场宣传蕉岭县的有机生产方式和环境,还会突出客家千年的豆制品加工传统。”

  目前,南方大豆产品供不应求。蕉岭县通过六家大豆合作社,与梅州嘉味鲜食品有限公司、东恒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种植户保价收购大豆。大豆平均亩产和价格都比一般的品种高1.5—2倍,平均每亩两造的纯收入可达2200元以上。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目前南方大豆间作套种创造了大豆品种、土壤、根瘤菌配套使用栽培的新技术,使大豆间作套种本地化、模式化、标准化,既继承和保留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经验,是中国大豆产业振兴中的创举。

  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李强

  通讯员高穗生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