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闽南语教学两岸课本不同 陆版像辞典台版似玩具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0年10月09日11:01

  闽南语教学两岸课本大不同 陆版像辞典台版似玩具

  中国台湾网10月9日消息 据台湾《旺报》报道,今年9月大陆闽南语教学初次在厦门登场,闽南语“有音无字”,且口述语境难以表达,如果要搬上课堂,一定要有一本可供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纸本教材”,那么,两岸闽南语课本有何不同呢?

  “大陆的闽南语课本,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文化材’;台湾的课本才是教学用的‘教材’!”台当局“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委员”、闽南语教学专家郑安住一针见血指出个中差异。

  翻开今年9月厦门初次登场的《闽南方言与文化》低年级读本,首先令人惊讶的是课文的“海量”:一本课本中洋洋洒洒罗列了60来篇课文,且每篇都是“纯课文”,只有一页,没有任何其它延伸教材。

  郑安住表示,即使考虑到这本课本要用2年,大陆低年级学童每个学期也要上15篇闽南语课文;而台湾中、低年级学童每学期1本课本,只有5、6篇课文,高年级也只有8篇左右。

  台湾课本虽然篇数少,但是每篇都有丰富的批注、课文要旨、背景介绍、词语练习等。例如,台湾通用版第9册第2课《澎湖菜瓜》,课文来自于俗谚“澎湖菜瓜——十捻(谐音杂念,即唠叨)”,还引伸介绍田里的各种瓜类、句型练习、台湾俗谚,以及发音、相反词、拼音、小常识等。书中穿插着丰富的插图、迷宫、连连看等小游戏,1课大约10页;课本后头附上贴纸、字卡、民俗赏玩,整本书根本就是拿来“玩”的。

  两岸闽南语教材课文难易也相当不同。大陆中低年级教材收录了相当多唐诗,相较之下台湾教材的唐诗比例相当少,一般要到高年级的补充教材才有。

  郑安住表示,他能理解厦门学者“抢救闽南语”的用心,可是唐诗是古韵文,读法和一般说话不同,且唐诗不是小朋友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果在基础不稳的初学阶段硬塞“高阶闽南语”,担心会有反效果。

  “其实,台湾刚开始教闽南语时也是这样,想把过去搜集的文史资料,一股脑全部变成教材!”郑安住说,初期“实验”了一下就发现行不通,因为教学毕竟有别于文史研究,对象是小学学童,必须考虑到合不合常识、小学生看不看得懂等。有些教材会在不影响原意和押韵的情况下稍微变通,例如“洗手食仙桃”改成“洗手食葡萄”;不好改字的另想办法,例如民谣中出现早已很少见的“碌碡(耕田的碎土机)”,就实际制作模型让学生理解。(中国台湾网 孙金诚)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