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沈阳演艺集团在中山公园推出的公益演出,让沈城老百姓过了个乐呵呵的黄金周。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十一”期间,沈阳演艺集团分别在中山公园和北陵公园连续演出18场,约有5万沈城市民免费享受到了高雅艺术成果。“十一”之后,“公益舞台”每周双休日继续“唱大戏”。为什么“公益舞台”会出自“演艺集团”?沈阳演艺集团总经理王平告诉记者:演艺集团能推出公益舞台是改革带来的直接成果。有了演艺集团,才可能整合资源,才可能有京剧、评剧、歌舞、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演出。
精品为谁而造
沈阳演艺集团成立后,“打造艺术精品,抢占演出市场”一直是集团的最高目标。大型原创舞蹈诗画《满风神韵》是集团成立后的首个精品,先后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两场,还应邀赴澳门演出。2009年,创排的音舞诗画《记忆摇篮》更是体现了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型综艺晚会《辉煌的历程》,邀请著名老艺术家及沈阳籍的国内著名演员筱俊亭、宋丽、火风等加盟晚会演出。评剧《我那呼兰河》,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亮相便引起轰动,权威专家高度赞誉该剧“提升了评剧艺术创新的新高度”。该剧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问鼎金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该剧又以17位专家满票通过的成绩,获金奖第一名。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取“文华大奖”。王平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集团优势,资源很难有效地整合,如果没有资源有效地整合,很难出一系列精品。精品为谁而造,当然首要的是为观众。沈阳演艺集团没有理由不为家乡父老奉献艺术精品。
艺术回报市民
10月1日的中山公园,因为沈阳演艺集团推出的公益演出活动显得比平时更热闹了。
沈阳歌舞团表演的舞蹈《红红火火好日子》拉开了“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沈阳演艺集团中山公园演出月”的序幕,评剧、京剧、歌舞,杂技、曲艺……冯玉萍、李静文等名角儿纷纷登台。国家一级演员刘宝禄在演唱《和是我们共唱的歌》时,在观众热情的掌声中,他走到观众中间,为观众面对面地演唱。窦强在演唱《我爱大中国》时,观众席中有一位小观众为他精彩的表演现场伴舞,国家一级演员汤敏表演京韵大鼓:“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其韵味十足的表演更是让老年观众击掌叫好。摇滚歌星康辉把台上台下的激情充分调动起来。冯玉萍清唱《谢瑶环》、李静文表演的《龙江颂》选段,让戏迷大呼过瘾。刘宝禄、李玉庆、窦强、贾丹倾情表演,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让沈城老百姓大饱眼福。从1日到7日,演艺集团每天演出两场,风雨无阻。和平区民族社区居民郑玉芳激动地说:“能看到艺术家们从艺术殿堂走到老百姓中间演出,我们非常欢迎。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精彩节目,我们拍手叫好。”
“公益舞台”何以长效
与以往的公益演出不同的是,沈阳演艺集团推出的“公益舞台”更注重长效。据介绍,继中山公园、北陵公园演出后,公益舞台还将在市内其它公园亮相。如果是一团一场,各自为战,很难相信会有长效的“公益舞台”。恰恰是改制后的演艺集团才可能运作长效持久的“公益舞台”。
据介绍,集团所属的“舞美设计公司”对各院团舞美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改变过去小而全、粗而散的舞美管理体制,避免一些院团舞美设备短缺,而另外一些院团舞美设备闲置等配置不平衡的资源浪费现象。此次打造公益舞台,舞美公司调集最适应户外演出的舞美设备,使得公益舞台音效效果一流。
过去京剧是京剧,评剧是评剧,很难出现京评同台演出的现象。集团成立后,整合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才打破了剧团的限制。沈阳演艺集团的公益舞台的演职人员阵容多达300人。这300人分别来自京剧院、评剧院、歌舞团、曲艺团、沈阳市艺术学校。有了集团优势,出现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盛况。
本报记者蓝恩发 见习记者朱思奇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