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智利矿工救援行动实时播报 > 最新消息

智利矿工创矿难最长生还时间记录 生活面临巨变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0月13日01:37
10月11日,救援人员试验用于营救矿工的搭载舱。新华社发
  智利矿业部长戈尔沃内11日宣布,智利圣何塞铜矿的救援人员当天在救援隧道内进行了救人搭载舱的试验,被称为“胶囊”的搭载舱下降至610米并未出现问题,证明救人计划有望顺利完成,被困矿工的最终救援行动将于13日零时正式开始。

  测试成功

  智利救援人员11日完成了圣何塞铜矿救援通道加固工作。救援人员用金属管将救援通道内壁加固,以防矿工升井时通道墙体出现塌方险情。

  参与作业的矿工卡洛斯·比尔切斯说:“加固工作凌晨3时(北京时间14时)完成。”

  救援人员随后把特制救援舱降至距离地面大约625米的通道底部,救援舱下井测试取得成功。

  戈尔沃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定名为“凤凰1号”的救援搭载舱被成功送入地下610米处,并成功起吊,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是说,救援行动的最后准备已经完成。

  智利卫生部长马纳利奇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进行试验的“凤凰1号”搭载舱是3枚“胶囊”中体积最大的,它的成功下放、回收证明行动计划现实可行,剩下来的工作就是保证救人过程顺畅无误。

  救援舱直径53厘米,仅稍宽于人的肩部。矿工将搭乘它由井下升至地面。

  救援人员说,他们还将使用石油钻井设备钻凿另一口竖井,用作矿工升井过程中出现复杂情况时的备选方案。

  准备就绪

  根据智利政府公布的计划,两名矿业救援专业人员和两名军方医护人员将随搭载舱下降至井下624米处的工作间,对所有33名矿工进行检查,按照生理、心理两方面的状况排定升井顺序。此后每位矿工将进入军方研制的“胶囊”,以平均每秒0.2米的速度上升,重回地面。

  救援舱每完成一次升降井大约需要1小时。因此,33名受困矿工最迟可在15日全部“重见天日”。

  卫生部长海梅·马纳利奇说,矿难救援方已从被困的33名矿工中确定了首批4名升井矿工人选。

  马纳利奇对媒体说,这4名矿工身强力壮,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最关键的首名升井矿工由智利矿业部长戈尔沃内亲自挑选。但马纳利奇并未透露他们的姓名,其他矿工将随后出井。

  矿工升井时须闭上眼睛,出井时会立即戴上墨镜,防止因长时间未见光后光线对眼睛造成损害。

  出井后,矿工将先在矿区设立的野战医院接受医学检查,随后可与家人短暂团聚,再由直升机送至附近科皮亚波的一家医院接受进一步医学观察。

  直升机10日夜间已先期展开黑暗飞行演练。

  盼儿改行

  33名受困矿工当前身体状况良好,只有一些人出现皮肤感染症状。

  智利圣何塞铜矿8月5日发生塌方,33名矿工受困地下700米处。这些矿工已创造矿难最长生还时间世界纪录。

  智利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决定12日亲赴圣何塞铜矿见证矿工出井。他11日说:“我打算明天与33名矿工的家属们一同分享这一激动时刻。”

  由于受困矿工中有一人来自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也承诺前往现场,祝贺他成功获救。

  随着升井时间临近,矿工家属两个多月的焦虑正逐渐为喜悦所取代。他们中许多人已前往铜矿附近一处名为“希望营地”的安置点,倒数与亲人相聚的时刻。

  矿工达尼埃尔·埃雷拉的母亲阿莉西亚·坎波斯告诉路透社记者:“我累了。(我)许多天什么也不干,就是坐着等。”

  她在安置点帐篷里为儿子准备了鱼肉三明治,同时希望儿子升井后换个工作。

  据新华社电记者黎藜 栾翔 刘锴 赵敬珩

  >>链接

  先见家人再会媒体


  68天,33名矿工创造了矿难最长生还时间世界纪录,吸引全球关注。

  距救援通道出口处100米外,大批媒体记者守候,时刻准备记录矿工出井瞬间。美联社报道,出井时,矿工会身着绿色制服,胸前挂有自己的名字。

  记者亚历杭德罗·皮诺每天与矿工联系,指导后者如何应对媒体。“他们表示希望先与家人团聚,”皮诺说,“那以后,他们才会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

  根据救援计划,矿工返回地面后会在附近与他们选定的1至3名家人短暂团聚。皮诺说:“他们有许多话要说,但请让他们先与家人团聚,拥抱爱人、孩子和孙子。”他没有说明矿工打算何时、以何种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生活面临巨大改变

  智利大学生理学家克劳斯·贝恩说,矿工“重见天日”后,不仅会遭遇媒体“狂轰滥炸”,甚至整个社会“都想挖掘他们井下求生的点点滴滴”。

  他们会不愁金钱、不乏名利:参观总统府、享受昂贵旅行、参加电视节目、出书、拍电影,甚至有人会免费送上工作……

  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都会完全改变。

  圣地亚哥大学心理学家塞尔希奥·冈萨雷斯说,“这些人从矿井底部出来后,已经是不同的人了。”

  布兰登·菲舍尔是何塞铜矿救援通道钻孔设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在他看来,矿工在井下表现出的“团结”精神不会持久。

  这家企业生产的钻孔设备曾用于20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矿难救援,解救9人。然而,在镁光灯追逐下,在利益驱使下,这些获救者之间的友情、与家人的亲情土崩瓦解。“从这时开始,他们的生活将改变,”菲舍尔预言,“很少有人会因为名利、官司走到一起。一旦涉及到钱,事情总会变得丑陋。”

  >>花絮

  黑暗里的“最后一夜”

  “今天,矿工们将度过在一起的最后一夜!”救援人员安德烈·索加雷在“推特”上发布消息。

  井下,受困矿工平静度过在一起的最后一夜,等待新一天的黎明。

  “我不紧张,轮到我上去时,我会感觉很棒,”现年19岁、最年轻的矿工吉米·桑切斯在一封信里写道,“出去时,我想见女儿。”桑切斯的亲戚罗萨娜·阿瓦洛斯告诉路透社记者,家人打算为他办一场聚会,“大约500人会参加”。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