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林彪曾反对四渡赤水 要求彭德怀取代毛泽东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14日11:1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010年9月27日电26日上午,为纪念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胜利75周年,首届“四渡赤水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隆重举行,10多位开国元勋后代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四渡赤水的历史过程、地位、意义及影响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表示,对四渡赤水在军事指挥上的运用之妙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是很不理解,甚至公然反对。

  他说,现在对四渡赤水的评价,是经过历史的沉淀之后而作的总结。当年,红军将领并不是这样认识的。他们对四渡赤水在军事指挥上的运用之妙,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是很不理解,甚至公然反对。为什么召开苟坝会议?就是经过遵义大捷后,部队求战情绪异常高涨,不愿意再无休止地绕着大山来回穿插地走了。因此在第一天的会议否决了毛泽东不能攻打打鼓新场的正确意见。为什么要开会理会议?也是因四渡赤水以来,部队的指战员对老走路、不打仗怨言不少。因此,林彪提出走“弓背路”还是走“弓弦”的问题,并给新三人团写信,建议由彭德怀取代毛泽东任前敌指挥。这两次会议所以召开,就是因为不赞同或不理解毛泽东的主张的领导人和负责人不是个别的,所以需要统一思想。

  红军将领转变认识,真正“服”毛泽东,是在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站稳了脚跟,进行历史反思,回过头来看,才深深感到四渡赤水在军事指挥上是个转折点;才承认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在党内无以出其右。不仅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者们服了,连行伍出身、什么仗都打过的军事指挥员们也服了。萧华写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对毛泽东自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化险为夷、变被动为主动、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总结,反映了经历过长征艰难困苦的那一代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佩。

  石仲泉,男,中共党史学家、研究员。1938年出生,祖籍为红安县太平桥镇迥龙寨村石头东湾,出生地为湖北省江陵县。l950—1956年,先后在湖北沙市一中、三中学习。1956~1961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工作。1969年下放至首都钢铁公司劳动。1973年分配至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教学。1974~1978年调至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1979~1995年1月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5年2月调至中共中共党史研究室,任研究室副主任,主管中共党史的研究和编写等业务。现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为我国著名党史专家。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