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放开二胎就能解决老龄化危机吗?

来源:上海商报
2010年10月15日00:51

  放开二胎就能解决老龄化危机吗?

  于德清

  近来,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议论不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今年11月1日零时进行。而这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被很多人士看作人口政策调整与否的关键。

  当下有关呼吁人口政策调整的主流意见是,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支持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也即将消耗殆尽,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和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放开二胎政策。然而,这些人士却一直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放开二胎政策后,中国的人口真的会如其所愿,出现合乎需要的增长吗?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造成人口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原因很多,如果仅仅把中国近30年来人口没有出现高速增长,归功于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们可能就忽视了文明、社会保障、城市化等其他原因的贡献。而这些因素可能正是造成那些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原因。所以,把人口政策的调整单纯地集中于计划生育政策框架之下来讨论,未免有些过于狭窄。

  现在,我们其实需要重新审视马尔萨斯和马寅初的人口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于18世纪,其最著名的预言就是: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自然原因、灾难、道德限制和罪恶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在马尔萨斯的预言发表200多年以来,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他所预言的人口与食物的矛盾并没有普遍出现,实际上这个矛盾一方面是被科技进步所消化,另一方面则是,人口并没有呈现几何基数增加,近几十年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反倒一直出现人口负增长。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实再次表明了人为干预的尴尬和理性的不及。

  今天再看马寅初的人口论,其实也是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其基于对经济行为的计划干预,而导向了对人口生育的干预。其理论的前提乃是基于计划经济框架和重工业发展思路,而忽视了市场对人口就业的调节作用,以及自由市场对生产力的巨大刺激作用。

  因此,他们没有意识到自由市场激发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也没有意识到,现代社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生育观念的巨大改变,以及降低人口出生率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中国人口增长并没有导致更加普遍的贫穷。如果将30年来国民生活的富裕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都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显然是荒谬的,中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政治与经济的开放与改革,通过还权于民而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二马”没有去细致的研究,人们为什么要生孩子。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传统观念中,生孩子除了是人类的本能,父母的偏好,更是出于未来家庭养老的需要。在陈志武看来,随着现代金融工具的发展,带来了养老金制度的普及,这已经在西方社会终结了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很显然,当“养儿防老”不再必要,那么养育孩子的巨大成本可能会遇上人们自利的天性,从而导致人口下降。

  而养老只是社会保障计划的一部分。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高出生率是由于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缺乏与社会保障计划不完善而导致的社会现象。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这些公共服务,那么,社会就会选择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普遍生育率较低甚至是负出生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比较健全。那些国家的公民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何必要生那么多孩子,来保障自己的晚年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人口出生率较高的国家恰恰正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共性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低下,缺乏完善的社会养老计划,多生孩子就成为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替代方案。

  这一规律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要低于农村,发达地区出生率要低于落后地区。这些年来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之所以低于农村,不仅仅是因为政策处罚的作用,更是因为,城市的各项社会保障系统更加健全,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远远优于农民。

  因此,我们可以预计的是,即便是将来放开二胎政策,但是,随着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社会计划的完善,人们生子养老的动机将会大为减弱,人口也未必一定会出现大幅度增长。问题的关键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进展。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会步入那些发达国家出生率负增长的后尘。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继续维持人口红利的人士来说,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迟滞。但是,这样可能吗?生孩子不是禁止生就不生,让生就生一大堆的事情。这些人士或许也过份高估了中国母亲们的生育能力。

  (作者为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