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10月15日报道(记者 牛思远 卢轶) 目前,珠三角绿道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仍有一些疑问萦绕在广大市民心头。绿道究竟是一个看上去光鲜的“城市名片”,还是个能改变珠三角民众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全新系统?是仅仅作为老百姓周末出游的一个新去处,还是能成为市民一周七天都可以体验的美好选择?
专家表示,绿道并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日用品”或“奢侈品”。在分级的多层次绿道网里,应该既有作为日常出行的“日用品”,也有侧重生态保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的“奢侈品”,“换句话说,绿道既是日用品,也是奢侈品”。
江门绿道两旁遍植岭南特色林木,浓荫蔽地,景色怡人。吴伟洪摄 珠江新城两边直耸云天的高楼与葱绿欲染的绿道相映生辉,让人心旷神怡。吴伟洪摄
深圳的绿道利民便民设施齐全,颇为人性化。鲁力摄 绿道骑车出行渐成市民首选 随着珠三角绿道网的陆续完工,从绿道骑车出行,逐渐成为了珠三角市民出行的首选。
珠海市民俊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告诉记者,他每天上班有10多公里路,以前一直是坐四轮的,珠海新建的4号区域绿道让他改成了骑自行车上班。“反正平常早上都要运动,刚好两不耽误。而且斗门绿道的空气实在太好了,对身体也很有好处!”
在佛山桂城街道,一辆辆橙红色的自行车更成了街头一道靓丽风景。成熟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加上绿道系统,使得骑车出行成为一道风景。据统计,街道50个借车点共1100辆自行车,在工作日平均总租借次数可以达到4000次,平均每辆车当日被租借4次,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绿色出行。
2007年元旦,被许多人称为“深圳最美的骑行街道”和“中国最早的自行车专用道系统”的深圳华侨城绿道一期启动,并开展了“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迎新年单车骑行活动,1500多人踊跃参加。而在同年的深圳双城双年展上,这里又成了与“悦行城市”合作开展“公共自行车计划”的先锋试验地。显然,有了绿道网这样的硬件,相应的理念也会随之萌发,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目前,无数个“华侨城”、“桂城街道”开始在珠三角初显雏形。仅以深圳为例,他们提出了“社区绿道5分钟内可达,城市绿道15分钟内可达,区域绿道30—45分钟内可达”的绿道网目标,确保“市域内每平方公里都有1公里绿道”。而按照省里的部署,全长2000多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有望今年就把9市初步连在一起,3年内,9市2565万人都将可以充分而便捷地享用绿道网,享受大都市环境中的步行骑车生活。
日用品很重要奢侈品也不能缺 “美国绿道从一开始强调休憩功能到交通功能,再到环境功能,经历了漫长的争论过程,最终开始形成全美综合绿道网。我认为中国不要犯美国的错误,中国在绿道使用上要注重其环境功用。”在总结美国绿道建设经验时,美国绿道公司总裁查尔斯·弗林克如此说道。
对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的周亚琦博士表示认同,“如果把日常通行功能以外的作用看作一种"奢侈"的话,我们可以把侧重实现生态保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教育、休闲游憩等功能的绿道都叫做"奢侈品",日用品很重要,但奢侈品也不能或缺。”
绿道让市民各取所需各尽其乐 在绿道网的三级规划中,按照等级和规模的不同,绿道被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3类。在深圳,像华侨城这样被周亚琦称为“日用品”的社区绿道总长1200公里,主要用来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
“绿道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游憩活动机会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应该发挥作用。”周亚琦说,绿道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步行或自行车道,而是要做到系统协调与综合效益最大化。“所以省里提出了绿道要成网,它的"综合性"是在各级绿道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通过整体网络的有效衔接来实现的。”
周亚琦表示,绿道网将公园、绿地等空间和外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空间网络。未来将能满足散步者、远足者、骑自行车者、慢跑者、坐轮椅者、野外鸟类观察者、自然爱好者、野营者、攀岩者、郊游者、穿轮滑鞋者、玩滑板者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市民可以各取所需,各尽其乐。”
确保绿道质量,不惜血本砸重金 为了让绿道能够长期地为市民服务,各市在规划之初就高标准、严要求,甚至比《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纲要》所要求的还高,力求使之成为经典之作。如深圳就不惜血本,明确了区域绿道建设全部由市里投资,光今年就计划安排7亿元用于区域绿道建设。
当然,“不惜血本”也并不意味着“奢侈品”就真的要变得非常昂贵。根据绿道网建设中的4R原则(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creation更休闲),因地制宜与低成本投入将是绿道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深圳样本:市民与社区绿道“朝夕不离”
在深圳华侨城,绿道早已是日用品。
“我们开始做这个的时候,"绿道"的概念在国内才刚刚开始为人所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策划中心高级经理崔轶男自豪地回忆道。
通过大量研究,华侨城集团的设计师们发现,适合人步行的距离在500米以内,超过这个长度,则要由自行车和机动车来满足出行需求。
崔轶男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深圳华侨城自行车道是目前已经形成的一段深圳社区绿道,也是国内最早的社区绿道雏形。“当时是我们集团领导去欧洲参加会议,看到了他们的自行车道,也想尝试做绿色出行。”崔轶男说,由于国内还没有先例,华侨城集团为此专门组织团队,进行了长达大半年的专题研究,做出了一个设计规划、材料选择、施工方式等各方面的整体实施方案。
根据华侨城的地质条件与地理分布,他们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条为日常交通线,线路为侨城东街—汕头街—香山东街—香山中街—杜鹃山东街—欢乐谷—杜鹃山西街,把华侨城美景串珠似地串起,总长约16公里;另一条短的则为休闲健身路线,分别环绕燕晗山和天鹅湖两条路线,方便居民散步、锻炼健身。
“按我的理解,休闲健身路线可以算是"奢侈品",在那条路上骑的都是专业的山地车,特地为了锻炼上去的。”崔轶男笑道。而在更大范围内,整个社区绿道又可以看作是日用品,而区域和城市绿道则以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上的作用承担了“奢侈品”的角色。事实上,三者缺一不可。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