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探秘直升机飞行员训练:一块抹布丢失滞飞3小时(组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16日15:06
  7月28日17时35分,随着飞行员赵勇驾驶的最后一架直升机的平稳落地,标志着总参陆航某飞行训练团成功实现了连续安全飞行55周年,成为全军陆航保持连续安全飞行时间最长的部队。

  驻守在晋南偏远山村的该团担负着为全军陆航部队培养直升机飞行员的重要使命。55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健全飞行安全机制、严抓安全工作落实,特别是注重在训练实践中提高飞行员正确处置空中特情的能力,部队建设节节攀升,为全军陆航部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飞行指挥人才。

  飞行无小事

  这确实是一件小事。

  停机坪上8架橘红色的教练直升机发出轰鸣,机组成员和各专业保障人员均已全部就位。

  一名机务人员突然发现,其中一架直升机的工具箱里少了一块抹布。团长程艳利说,飞机上的每一块抹布上都有编号,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要求。随即,坐镇指挥塔台的飞行指挥员当即作出决定:不找出这块抹布,该机绝不能起飞。

  在炎炎烈日下,机务人员满场排查3个多小时,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那块被风吹跑的抹布,飞行继续进行。“真不是个小事情,如果这块抹布卡住了机器的某个部位,那就有可能机毁人亡。”程艳利说,“一块抹布就会危及战友的生命,甚至是一场战斗的胜利。”在一次飞行后的检查中,一名机械员检查发现36号教练直升机尾梁上的一个铆钉不翼而飞。这架直升机是我国自行生产的新型教练机,当时还处于试飞阶段。旁边正在为直升机加油的油罐车司机看见机械员着急的样子,纳闷地问:“找一个铆钉装上不就得了?”

  机械员说:“现在不但是一定要找到铆钉,更重要的是要查明为什么铆钉会掉。”

  机务组又满场排查了2个多小时,找到了那颗脱落的铆钉,还在尾梁处找到一条长达4.5公分的裂纹——正是因为尾梁开裂,导致铆钉脱落。而这个裂纹,并没有被发现。

  全团当即组织对所有该型直升机进行普查,结果发现又有3架直升机存在类似问题,大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不重视这些细节,这批直升机再飞几个小时就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想起来很后怕。”政委吴东记说。也正是因为团里多次提出改进意见,该型直升机已经定型批量生产,性能非常稳定。

  英姿飒爽的飞行员们凭借智慧和胆魄驾驶战鹰一次又一次地与空中险情搏斗,确保了团队飞行安全“红旗不倒”。
机务维护现场,机务人员一丝不苟。

  消极保不了安全

  为保安全,会不会降低训练难度?团长程艳利回答的很有哲理:“只有训练中多设险情,多练险情,提高处置险情的能力,才能真正保证安全。”

  1999年3月23日清晨,飞行外场上,百余双眼睛紧盯着空中摇摇晃晃往下降落的42号直升机。这是团里设置的在液压泵失效情况下,某型国产直升机无液压硬式操纵着陆课目训练。

  无液压,在直升机飞行中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特情。是否试飞这一课目,团里有过激烈的争论。资深的老飞行员也说:这个型号的直升机还处于改装训练阶段,此时开展险情训练,是否有些冒进?经过讨论,团党委决定:一定要把这个课目拿下来。

  为什么?因为,在一次训练中,曾出现过液压泵失效的险情,是凭着那位特级飞行员的经验和冷静,奇迹般迫降。团党委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平时多设想险情,下气力把险难课目训全、训实、训精,险情出现时才能化险为夷,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42号机安全降落在停机坪上。很快,全团每名飞行教员都熟练掌握了这项本领,并在此后十几年的训练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几次险情从容化解。

  以此为突破,团党委先后组织力量对22个险、特情课目进行集中攻关,一次次挑战风险,赢得了训练质量攀升。目前,该团飞行员人人都能操纵程序一口清、座舱仪表一笔成、特情处置一招灵。近年来,飞行员在训练中先后遇到过天气骤变、空中停车等13次重大空中险情,次次都凭借平时练就的特情处置本领化险为夷。

  

  制度就是铁律

  “你认识我吗?”“认识,您是政委。”“那为什么还不让我们进去?”“因为我没接到通知。”这是在该团机场门口,执勤哨兵和政委吴东记的一次对话。

  吴东记告诉记者,在团里,像这样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事例不胜枚举:飞行前夜坚持留营住宿制度,从团长到学员几十年从无破例;开飞前简单枯燥的念单制度,哪怕是有着数十年飞行经验的特级飞行员也一丝不苟。

  吴东记说,历届团党委从一件件小事中领悟到,要保证飞行安全,必须严格规章制度,把被动抓安全变为主动防事故。为此,建立党委统筹协调、事故预防创新、群策群防反馈、科学安全评估等一系列科学配套的安全工作动态预防机制。在团里,不管是团长政委还是士兵,不管是特级飞行员还是普通教员,都不能碰飞行安全规章制度的“高压线”。

  科学的安全工作动态预防机制,促进了部队军事训练与安全工作和谐发展。这个团组建以来,共组织6000多个飞行日,连续安全飞行50多万小时,6次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特别是他们克服尚未定型的某新型教练机给飞行安全带来的严峻考验,正确处置空中特、险情3次,及时发现故障缺陷985起,排除重大故障隐患121起,不仅圆满完成了飞行训练任务,而且为该型直升机的最终定型和批量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直升机工业生产部门誉为该机型的“集体试飞队”。 (来源:《解放军画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