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进口大豆价格连续三个月上行,在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也不得不响起“涨”声。近日,中粮集团证实,福临门等食用油品牌的零售价可能要上涨;金龙鱼相关人士也表示,正在审慎考虑调整终端零售价;甚至有品牌传出涨价10%的消息,食用油涨价已经在业内预期之中。
国家粮油交易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20日竞价销售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30万吨,30万吨国储油能否让食用油市场的“涨”声落下?中国之声连线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主持人:众多品牌食用油即将涨价,请您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叶檀:油价上涨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货币上涨。从9月份开始,尤其是10月初开始,全球货币市场处于流动性综合上升的状态。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这是货币现象,而不是经营现象,也不是供需现象。从2010年来看,菜籽产量并不比往年低,(食用油涨价)基本上是货币因素造成的。二是,这几个月,全球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从9月30日到现在,大豆等原料价格都在上涨,这也造成整个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三是通胀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一些中间商人开始囤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主持人:30万吨国储食用油的投放能否对市场起到降温作用?
叶檀:如果仅仅投放30万吨食用油,对于市场会有短期的影响,而长期的影响不会太大。食用油投放到市场,会缓解市场的供需压力,但对于改变货币环境无能为力。30万吨食用油和市场需求相比,还是有一定缺口。虽然30万吨食用油投放到市场,但是中国每年消费的食用油是2600万吨,见效不会太大。国家储备可以继续投入市场。中国菜籽的80%是由国储收购的。如果把数百万吨菜籽油全部投放到市场,对市场的预期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比较短期,不会是根本变化。 此前,从白糖到棉花,再到玉米,中国为了熨平价格的过度波动,已向市场投放比较多,但到现在为止,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还没有打消。如果货币没有办法恢复均衡,投入市场的国家储备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
主持人:您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平抑食用油的价格?
叶檀: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要对症下药。
第一方面,这主要是货币现象。有关部门必需要给市场非常明确的预期,绝对不允许国内有恶性通胀。这会把流动性的预期先打压下去,非常困难,但如果没有严格的货币纪律,恐怕未来的通胀不可避免,到时候就不是食用油上涨的问题,而是所有产业链的价格都会上涨。这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有非常恶劣的影响。
第二方面,利用国储的产量给予市场明确预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时间不会长远,但起码给予市场以坚定的信心,对中间的囤积者有抑制作用,对位消费者有心理安慰的作用。
主持人:打消投机者的投机念头,坚定市场信心。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