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6日专电(记者舒静)他们永远放不下工作,却又有意休闲、渴望休闲;他们的职位、薪酬越高,休闲的时间和自由反而越少;他们平日里盼着放假,一放假却又更累;他们越来越重视休闲,但又说不出休闲的准确内涵。
他们工作体面、衣食无忧,他们有钱,但未必有闲。他们有机会总想去旅游,去放逐,年轻的偏爱欧美大片、原版书籍,年长的喜欢爬山散步、访亲会友。摄影、打球、写作、瑜伽,他们尝试着培养一项或几项兴趣爱好。
这是中产阶层典型的休闲生活。而当人们“跑步进入”中产阶层时,休闲生活真能“跟上趟”吗?
四类“休闲形态” James是一家外企的技术经理。如果按亚洲开发银行“每天消费在2美元至20美元之间”的定义,他绝对属于正儿八经的“中产阶层”。年薪35万元至45万元、有房有车的他说:“我们没有房贷和车贷压力,主要花费都在吃和玩上了。”
James和妻子都是热爱旅游、喜欢“抓紧时间玩”的人。2008年在德国工作时,James曾与妻子在欧洲“狠玩了一通”,回国后有了孩子,就很少专门出国旅游了。现在每个周末,他们会带孩子去公园、郊区玩耍。“北京周边我们都跑遍了。东边的大峡谷溶洞,西边的潭柘寺、戒台寺,南边的房山十渡、北边的怀柔燕京都常去。”James一口气说下来。
除了旅游,他与妻子还喜欢看电影,但“必须是大制作的国外大片”,《魔戒》三场连放时他们曾一口气看9小时,“太俗的或太过吹捧的”电影他们不看,反而偶尔看部分“低调”的国产片。此外,他还热衷看美剧和英文原版书籍,妻子则经常“狂看书”,还在网站上发表穿越题材的小说。
按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红所编写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对中产阶层休闲形态的分类,James的休闲方式可能更多属于标签型(时尚追随者)与消遣放松型休闲。而另外两类休闲形态为功用型与自由型。
57岁的李律师是一所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的工作似乎与休闲纠缠在一起。“我几乎没什么时间休闲。节假日时,看望下业务伙伴、关系户,看看亲戚,就算是休息了。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并不觉得枯燥。今年出去玩只呆了两天,也是在工作结束后的顺便旅游。”
39岁的孙先生则更喜欢自由型休闲。从事媒体广告业、年薪30万元、有房有车的他不常看电影,也不喜欢KTV和酒吧,每周踢场球、与朋友打牌,爬山、每年看几场演出,有两三次长线旅游,他随心所欲。在孙先生看来,休闲的主要目的是减缓压力、调节情绪,不是为了休闲而休闲。
阻碍休闲的“纸枷锁”与“玻璃天花板” 在记者采访的人群中,无论是律师、外企经理、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公务员,都表现出对休闲的重视及较强的休闲意愿,休闲不再被完全湮没在工作中。《小康》杂志也曾就中产阶层休闲状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在将“工作”与“休闲”并置时,超过半数的中产阶层充分强调休闲的独立性与重要性。
然而,一方面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休闲越来越被重视,形态日渐多元,但另一方面,更多人的切身感受仍是“忙起来就没时间休闲”或“不能真正放松地休闲”。《小康》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中产阶层群体中,58.6%的人对自己的休闲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真正满意的不到5%。
《小康》调查显示:65%以上的中产阶级每周的休闲时间在20小时以下,80%以上的人因为工作影响了休闲,8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甚至有28%以上的人认为压力已逼近极限。最令他们难以忍受的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薪水仍低于预期,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休闲质量。
对此,孙先生进行了更精确的计算:“我每周的工作时间是72小时至76个小时,占每周总时间的45%。每周还要有8小时到12小时陪孩子、看父母,如果陪孩子玩的时间定义为休闲的话,基本上没有别的时间了。”
“其实阻碍休闲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比如现有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都不是很完善,所以每个人都在奋斗,而且还要给自己的家人以各种保障。”孙先生说,“尤其是按照传统教育,会更多地让我们肩负这些。所以休闲就缺乏激情,没有了时间。同时,可能计划好的休闲活动也会为工作、疾病等原因被迫取消。”
矛盾与悖论:如何让休闲成为生活方式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喝着可乐,我吃着汉堡,只是心中的空虚饥渴无法填饱。”郑智化在题为《中产阶级》的歌中这样唱。
在这样的压力与焦虑下,中产阶层的休闲生活充满矛盾和悖论。按道理,薪金和职位越高,享有的自由与闲暇应越多;实际上,薪酬与休闲时间、职位与自由度往往成反比。身为律所合伙人的李律师说:“工作好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不去工作似乎就不知该干什么了。我今年打算出国一趟,但还没成行,看书也是偶尔,听音乐、看电影都很少。我兴趣爱好很多,也有休闲意愿,但常常不能实现。主要是工作太多,心里放不下。”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说,现代人的生活处境是,工作节奏快、竞争激烈,内心压力和脑力劳动强度加重,精神上的倦意远远胜于体力的疲劳,人们迫切需要具有精神调节作用的休闲活动。
与此同时,中产阶层平日里就盼着放假,而真到黄金周,又有人开始发愁:在家闲着,免不了走亲访友、送礼送物的累心;出去玩,要顾虑长途跋涉的劳累、摩肩接踵的拥挤、旅途花费的开销。总之,假期也是“很忙碌地休闲,很紧张地消遣”。
对此,专家认为,改变休闲方式与结构,首先要调整人们的休闲观念。从事公关广告行业的肖烽就认为,工作与休闲不应存在矛盾,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彼此相容,毫无抵触。除了旅游、运动外,肖烽还有很多休闲方式:看书、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聚会……“甚至逛街也是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尤其现在的北京有很多时尚的地方,走走看看是件很享受的事!”他说。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