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0月17日电(记者 边巴次仁、拉巴次仁)告别往往会使人产生或多或少的伤感。然而,在高山峡谷、大江大河阻隔人们出行的西藏一些偏远山区,告别溜索却让当地百姓充满了兴奋,也看到了希望。
15岁的藏族小孩泽仁多吉记忆犹新的是他7岁时第一次滑溜索上学的场景。“非常害怕,而且头晕,之前都是大人抱着我滑的。”他说。
然而,当他已经成为昌都地区初级中学初三学生的时候,8年滑溜索上学的经验已让他不再害怕阻隔人们出行的扎曲河。“等桥修完了,我们村里百姓的生活会更好的。”泽仁多吉像大人一样说出了这句话。
从2009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实施了溜索改桥工程。交通部门透露的信息显示,去年国家首批投资2300多万元,实施了18处溜索改桥工程,现已建成人畜简易桥十余座。今年,国家还将投入2亿多元,对现存66处溜索进行改造建桥。
作为今年溜索改桥项目之一的西藏昌都县埃西乡日巴村80年代搭建的溜索,至今仍然是村民进出村子唯一的通道。离这条溜索不到50米,来自成都的一个施工队正在修建一座钢架吊桥。
从上个世纪中叶至今,在政府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努力下,西藏逐一告别了各种原始交通工具——马车驴车、山间羊肠小道、简易木吊桥等。如今,西藏最后的原始交通工具溜索也将在不久之后成为历史。 溜索一般都有两条单独的钢绳连接河两边,两条钢绳起始点高于终点,以便有足够的坡度滑行。滑溜索也是一个技巧和技术的操作,滑轮套在钢丝上,人的臀部放在一条坚硬的细绳上,然后用绳子勾住滑轮底端的铁钩,顺着坡度用力下滑,宽150米的大河能够在十几秒内滑到对岸。
材料显示,截至溜索改桥工程实施前,西藏共有涉及昌都、林芝、那曲和日喀则地区的84处溜索。改桥工程竣工后,依靠溜索通往外界的西藏4万多名农牧民将彻底告别交通“孤岛”,溜索将成为见证西藏交通发展的“活化石”。
42岁的日巴村村长达瓦次仁告诉记者,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村民非常渴望吊桥能够尽早建成。虽然日巴村离昌都地区所在地不远,但是因为扎曲河的阻隔,人们往往需要溜索外出,因此村民的生产生活非常不方便。
计划于今年年底前竣工的日巴村溜索改桥工程,政府投入了280多万元。“等到吊桥建成,我们计划开发建设一个日巴村的农家乐,利用这一带桃花繁多的资源,吸引游客和城市人前来度假,以此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埃西乡乡长普布已经在描绘未来日巴村的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