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需求激增考验中国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0月18日00:50

  需求激增考验中国粮食安全

  ■粮价调查(4)■本报记者 王小霞

  今年以来,我国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夏粮7年来首遇减产。与此同时,因极端天气原因,全球主要产粮国粮食大面积减产,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现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价出现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在国际粮价不断“刷新”的情况下,国内粮价也开始持续上涨。本报记者在东北采访发现,虽然占粮食生产总量70%的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但业界对粮价上涨的预期却并没有减弱。

  粮价上涨,从表面上看是因为种植成本的不断上涨,也源自国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制度性安排。但从深层次原因分析,需求激增导致供求关系失衡则是根本原因。

  一方面,全球粮食供给不足,特别是主要产粮国粮食减产迫使许多国家不得不控制粮食出口和调整粮食价格,导致国际粮价大涨。目前,这种上涨因素正通过传导作用进一步带动国内粮价的上涨。

  另一方面,中国粮食虽然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粮食供给增加难度较大,而需求量却日益增加。这一现象正在进一步考验中国的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历来是靠天吃饭。近几年,极端天气变化增多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8月底曾表示,今年的自然灾害的确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上半年,粮食生产主要受西南特大干旱和北方持续低温影响;下半年,主要是洪涝灾害影响,致使小麦有所减产以及南方地区早稻单产下降。

  频发的自然灾害也进一步暴露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是灌溉水源不足,每年农业缺水仍达300亿立方米以上。二是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老化失修严重。三是农业防洪排涝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小河流。一旦面对严重水旱灾害,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也正是受上述原因的制约,我国粮食生产每亩单产难以提高,粮食供给总量增加困难。遇到自然灾害多发的年景,供求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农民“惜售”心理加重,粮价随之上涨。

  有句话叫“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但参照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未来中国粮食供应是否真能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其前景并不乐观。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过,综合考虑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等因素,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因此,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增产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养活自己,是未来中国粮食生产必须突破的一道难关。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所说,“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5亿多吨粮食的国家,如果不主要依靠自己来满足供给,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