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小国大爱:奇迹背后的法治力量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0月19日08:00
  智利矿难救援及问责体系

  智利宪法中,明确了中央政府在处理灾难性事件中的责任,并强调各大区区长和省长具有采取一切必要防范措施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权利和义务。

  智利《地方政府组织法则》规定,智利各级地方官员有责任避免突发事件或灾难的发生,灾难发生后,地方官员有权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2002年,智利出台《公民保护计划》,规定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每个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9月25日,智利法院冻结了此次矿难中事故公司全部近1000万美元的财产,以用于救援和赔偿。

  10月14日,皮涅拉表示将永久关闭圣何塞铜矿,惩罚相关责任人,并承诺改革智利的劳动法,“将完全采用先进国家的标准”,以更好地保护劳工人身安全。

  本报记者余瀛波实习生冯琳黄仪婷

  小国上演大爱奇迹并非偶然

  北京时间10月14日上午9时,当最后一名矿工———54岁的路易斯-乌尔苏亚戴着安全帽和特制墨镜顺利到达地面,这场前后共历时69天的超级大营救也最终宣告圆满结束。从770米深的井下成功营救出33名被困矿工,智利在出色完成一次堪称世界级的营救行动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矿难史上最长的生还时间纪录,而更重要的是,智利当局还收获了全世界尊敬的目光。

  地处南半球的智利,矿产资源丰富,开采量居世界前列,但它却是一个矿难发生率很低的国家。巧合的是,就在今年2月27日,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曾发生里氏8.8级的大地震,而死亡人数却不到千人。这与之前1月12日海地那场7.3级地震,死亡20万人以上比起来,损失可谓微乎其微。而在更早的2007年和2005年,智利发生的另两次7.5级以上地震中,死亡人数甚至少到分别只有2人和11人。

  如此小国,却能够在多次重大灾害面前成功将全民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绝不只是巧合。针对此次矿难,有媒体表示:“它一方面说明人类生命力的顽强,更说明当地救援组织得当,该国矿业管理水平规范,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救灾责任明确问责绝不手软

  首先,必须提及的一点是,在任何国家的重大灾难事件和自然灾害中,政府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这一点在此次营救中尤为明显。智利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央政府在处理灾难性事件中的责任,宪法第一章第一款就明确规定:“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及家庭是国家的义务。”正是在这一法律基础上,智利建立起十分健全的应急和救援机制。

  智利的救灾应急机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39年就以法律形式建立起来。从宪法到《地方政府组织法则》,再到《公民保护计划》,都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每个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如今,智利的许多应急救灾机制已经规范化、法律化。智利中央政府设有国家紧急事件办公室,专门负责监测、组织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突发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并设有一系列的应对计划。在灾难突发后,则以最快速度启动紧急行动委员会,负责搜集和报告,并向社会发布消息,提出建议,组织指导各方进行救援。

  虽然智利以盛产铜闻名于世,其矿业开采技术十分先进,但在智利,开矿仍是一项高危工作,尤其是在智利北部一些小矿场。也正因此,智利对矿业安全相当重视,明确规定开采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须遵循矿业安全有关法规。这些法规涉及采矿作业、采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和建筑设施。国家地理和采矿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和监督这些法规在采矿活动中的执行。

  事发前,智利人刚刚从今年二月的大地震中恢复过来,对于突发型事故仍然敏感。矿难发生后,智利政府立刻对外发布事故消息,建立起可靠的信息源头,迅速调集军队、警察、消防等部门,并建立指挥系统,向各技术公司征询搜救方案。总统皮涅拉在事故发生第四天,即开除了智利国家地质矿产局负责人,声明要整顿监管部门。

  9月25日,智利法院冻结了事故公司全部近1000万美元的财产,以用于救援和赔偿。智利在救援同时,由政府官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诺出台关于劳工安全问题的新措施,要求各产业部门创造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达标企业将受到停业整顿的处罚。通过事故之后的种种动作,智利政府表现出了及时迅速、有条不紊的危机处理能力,积极且负责任的国家态度。

  10月14日,也就是最后一名矿工被顺利救上地面的当天,皮涅拉表示将永久关闭圣何塞铜矿,惩罚相关责任人,并承诺改革智利的劳动法,“将完全采用先进国家的标准”,以更好地保护劳工人身安全。

  国家形象公关危机变成转机

  33名矿工遇险,原本会在人道主义的光芒下折射出国家矿业安全体制的漏洞,成为皮涅拉政府和智利国家形象的一场公关危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智利政府并没有趋利避害、隐瞒回避,而是顺理成章地将这一事件大方地摆在了全球的闪光灯下。从矿难发生到营救结束的69天里,智利成功将危机化为转机,国家形象经历了一次完美塑造。

  8月7日,皮涅拉紧急中止在哥伦比亚的访问,当晚就抵达事故现场。钻井机打开与被困矿工的通道后,皮涅拉在全球媒体前激动地举起了矿工们挂在钻头上的手写字条。皮涅拉还通过他的微博,成为“政府发言人”,不断发布最新官方信息。这不仅吸引了大量眼球,还同步召来了庞大的国际救援队。

  在救援现场,虽然设有多道关卡,但是政府公开透明、畅通无阻的信息渠道,还是让记者们可以方便地得到各种素材。智利政府对世界各国媒体也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勇敢承认工作失职,对官员作出果断处罚。两个多月里,智利成功地令众多媒体对此次事故,持一致的赞扬态度。在全球媒体对救援持续跟进的所有报道中,难以找到负面新闻。

  一直坚守在救援现场的中国三一重工负责海外事务的总经理张重科在与记者连线时说:“智利政府组织严密,全部过程非常人性化,矿场设有8层关口,整个矿区被有序地划分成不同区域,包括"希望"营地区、媒体采访区、救援设备区等等,相当井然有序。第一个矿工出来的时候,我看到智利总统亲自搀扶着他的亲人到井口迎接。”

  在救援最后两天的关键时刻,皮涅拉坚守不怠,“上来一个,拥抱一个”。这位今年3月才在大地震的余震中上台的总统,正在经受灾后重建、经济衰退、监狱罢工和支持率下滑的考验。无论出于怎样的意图,甚至部分矿工家属曾公然谴责总统在“作秀”,他在此次矿难事故中略带个人英雄主义意味的表现,还是使其民众支持率从50%左右飙升至70%以上。总统个人与国家政府在对外树立形象上都取得了空前成功。

  对此,《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称:智利这个被遗忘的国度,正借助营救矿工的良机复兴国家。《纽约时报》也详细解读道:营救其中之一的玻利维亚矿工将成智玻两国关系解冻的契机。《时代》周刊得出的总结是:继大地震之后,矿工援救行动再次让智利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如今,正如皮涅拉总统本人所说的那样:“这件事(矿难)有个悲剧的开始,却有个好的结局。”一场原本黑色的矿难事件,在智利这样一个南美洲小国,最终演绎成为一部成功而生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10月13日,在智利圣何塞铜矿,第20名获救矿工达里奥·塞戈维亚的家人观看救援行动的电视直播时激动不已。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