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期待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变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0月20日06:22
  时光荏苒。精彩绝伦的世博会在运营170多天后,渐近尾声,掀起了又一轮观展高潮。

  神州大地上,另一篇宏大的乐章此刻奏响了序曲。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指导中国未来5年发展的“路线图”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一条主线。

  承载着新的光荣与梦想的转型之路,究竟该如何走快、走好?走进上海浦江之畔的世博园,登高远望,感慨颇多。

  “绿”色染遍世博园

  绿色、低碳,是本届世博会的一个主题。

  许多场馆以各种方式,展示了自己对后工业时代绿色、低碳生活的憧憬和畅想。比如说,世博会的场馆建筑多选取生物、再生材料,场馆供能普遍采用了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一般的建筑平均节能60%—70%。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位于最佳城市实践区的英国伦敦零碳馆。零碳馆不需使用任何传统的能源,而是由太阳能供电,由风能降温和除湿。展馆所需要的电能和热能,还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

  别具一格的零碳馆原型,是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生态村。这个生态村是饱受城市污染之苦的伦敦人,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一次尝试。

  上海世博会劲吹“绿”色风,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时代诉求。随着全球更多国家卷入工业化浪潮,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它所带来的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我希望我的城市里能找到很多捉昆虫的地方。”

  这是世博园城市地球馆展板上,4岁的北京小朋友天天的一句留言。这句充满童趣的话,映射出了当前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无奈现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创下了引以为傲的发展奇迹。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能源消耗远远大于GDP增长的速度。其结果是,发展了经济,牺牲了生态。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变不行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猫",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了。”今年7月份,著名经济学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上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胡鞍钢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绿色革命,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发展模式由“黑猫”向“绿猫”转型。“绿色发展不仅仅是重要的国家发展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绿色未来值得期待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国必须做出的时代选择。

  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在继续增长的同时,开始与碳排放脱钩。

  减少碳排放,一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本届世博会上,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大规模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未来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美好前景。

  “工业革命最初始于廉价能源的发现。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可再生能源革命的前夜,革命的目标是找到大量廉价的、可负担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参观完世博园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司长塔里克·巴努里不无感慨地说。

  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了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低碳、环保、节能等理念,经过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在现实中开始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受上海世博会德国不来梅案例馆的启示,上海将试水“不来梅拼车”模式,倡导低碳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唐山市与著名的瑞典马尔默案例签署了一份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合作意向协议。建造了瑞典首个“零排放”社区的马尔默,是国际公认的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成功典范;

  ……

  我们期待更多的世博低碳理念在实践中生根发芽,结出绿色发展的硕果。(本报上海10月19日电)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