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山西煤改潮声轰鸣被清退民间资本有望入股
“煤老板”命运或起死回生
“最近有风声说可入股,但还没接到具体通知。”温州煤老板老林用平静的语气向记者讲述。对于最近疯传山西煤改“第二波”大潮可能让煤老板起死回生的消息,他显得异常淡定。
四年前,林老板和几位亲友凑钱在山西大同盘下一个小煤矿,过了几年外人看来滋润但实际“冷暖自知”的日子。
2008年9月,山西省出台一纸红头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半年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大幕正式拉开。因条件不合格,老林的小煤矿在去年上半年被正式要求停产。由于地方政府和国企无力支付巨额的整合支出,老林没有领到一半的赔偿款,就先行回家,一边改行做别的生意,一边继续观望等待。
直到前不久,山西出台煤改“新政”:允许参与兼并重组的国有煤炭企业将并购的小煤矿单独设立分公司,原来民营投资人的补偿余款可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生产。像老林这样的煤老板才至此多了一分期盼。
安全事故频发力压“煤老板”
各路资本大举进军山西可溯源到2005年,当时,山西出台《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的意见》,吸引了大量像老林这样的“掘金者”。业内人士估计,由浙商带入的资本就高达500亿元。
而随着后来的一系列文件出台,煤炭资源的分配方式也由原来的国家无偿划拨,变成了采矿权人有偿购买开采,使得各路煤老板手握的资金越来越多。直至突破3000亿元,一个庞大的市场格局由此悄然形成。
在外界看来,“煤老板”几乎是“财富”的代名词。但老林却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小矿股东,没赚到什么钱”,上下打点的费用,煤矿整合的投入,重大节日或某地方出矿难停产整顿的耽搁,“导致煤矿一年的生产极为有限”。
此后,煤矿事故不断发生,在舆论的讨伐下,煤老板的日子被国家的安全红线压得越来越不好过。
2009年,山西省政府对外公布“10号文”,要求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这一硬性规定,几乎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煤老板。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甚至放出狠话:未来三年,全国煤炭企业将从11000家减少到4000家。突如其来的重组,使得全国中小型煤炭企业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新一轮重组着眼“三跨”
从产业状况来看,目前国内煤炭集中度非常低。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小煤矿数量达上万个,生产煤炭数量为28亿吨。相比之下,美国2008年的产量是13亿吨原煤,而矿井总数仅为1458座。山西是传统的煤炭大省,产量占到全国的1/4,但大型矿井占的比重微乎其微。
第一波煤改后,山西煤炭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00多家,剩下的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或者整合主体。
尽管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生产总量不降反增。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桢预计,2010年山西煤炭生产总量预期是年产7亿吨,而2008年和2009年,这一数字分别为6.5亿吨和6.2亿吨。
“带血的煤炭”这一形势也有所扭转。2009年,山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和32%。这一经验被业界人士称之为“山西模式”而大加赞誉。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
这使得省外有实力的能源企业也得以进入产业链的上游,从而提升兼并重组带来的效果。
“煤老板”命运有望转机
事实上,在2009年的第一波兼并重组中,坊间一度流传山西的动作只是迫于安全压力,实际还是希望外来民间资本能继续留在山西。
而截至目前,要清退的所有民营煤矿,虽然跟地方政府及国企签订了赔偿协议,但至今落实的赔偿并不多,很多煤老板只领到50%左右的钱。
当双方还在僵持中,第二波重组来了。据闻,山西方面松开了对民营资本完全清理的限制,声称被迫离开的民营资本,可以选择重新留下,没有拿到补偿款的企业,可以补偿款为资本入股,与参与兼并重组的国企成立子公司,但新设立的公司国企必须控股。
这对于老林这样的煤老板,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转机。
经上一轮兼并重组,山西煤炭已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从比例上看,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而截至目前,山西煤炭整合协议签订率已逾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采矿许可证换证率达90%。今年,山西还将加快煤炭重组工作,但预计将有许多原本万念俱灰的煤老板开始有了新的期待。
■记者观察
降低成本为煤改终级目标?
据媒体公开报道,从今年起,传统的年度煤炭订货会、衔接会、汇总会将取消,煤炭价格双轨制也将宣告结束。山西煤炭企业今年签订合同价格在2009年每吨上调80元的基础上,再上调40元左右。
业内专家表示,以往在“多、小、散、乱”的市场格局下,中国能源供应体制显得过于疲惫和脆弱不堪。由于电价由政府控制,煤价由市场决定,电厂就变成了“夹心饼”。煤价一旦上涨过多,电厂购煤的积极性便不高,而协调部门微弱的声音往往对此无能为力。
在事故频发的状态下,中国煤炭改革几成骑虎之势,短期内可具操作性的方式即是政府坚持能源价格管控,让大型国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介入能源上游,从而由以往常见的“煤电顶牛”的现象,转变为“煤电联营”或“煤电一体化”,从而降低能源交易成本。
而当能源交易成本有所降低之时,“煤-电-建材”、“煤-油品-化工”等一条龙生产的优势才将有所体现,市民的能源需求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而煤改也将成为中国能源体制改革重要的一个步伐。
南方日报记者彭国华实习生王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