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20日电(记者李亚彪 邓华宁 叶锋)在江苏省淮安市出口加工区官员汤正明心中,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的富士康项目在这里落地,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于用工需求大,富士康竟出现招不到工人的情形。
淮安地处中国长三角经济较不发达的苏北地区,而推动产业从经济发达的苏南向苏北转移,成为这个曾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高速列车”的地区重构“经济版图”的真实缩影。
浙江省东部一些企业为摆脱资源要素的制约,也开始往浙西地区转移。苏北与浙西,这些曾经的欠发达地区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正不断提高,江苏与浙江也因此有了更多新的增长点。
多项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爬陡坡阶段,而“经济版图”的变脸正为这场大戏拉开序幕。
有专家指出,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引发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的变迁。
“产业的转移既充实了苏北经济,又为苏南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汤正明说。同汤正明的话相对应的是,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布局的调整并不只在长三角区域内出现,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企业已着手把生产基地往中西部梯度迁移。
在产业迁移中,部分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令人印象深刻。浙江本土汽车品牌吉利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并购沃尔沃,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收购两家世界知名自动裁床企业。
“民营经济的表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经济学家程惠芳说。在她看来,依靠草根韧劲创业起家的民营企业,正走上自我修正之路。
浙江与苏南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区域,随着体制优势逐渐消退,从融资、产权、治理结构等方面改造自己,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台州市,民营企业上市的积极性由冷到热,本地上市公司从两年前的11家发展到现在的22家。 “许多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民营企业一股独大的传统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
在经济结构上,以传统制造业为依托的长三角地区也基本完成先进制造业与服务经济两翼齐飞的嬗变。
浙江省发改委资料显示,这个省过去五年来传统纺织业、皮革产业在制造业中比重全部下降,而新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同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浙江省从2005年以来三产增速连续五年快于GDP,去年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7.6%,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6.6:53.4:40调整为去年的5.1:51.9:43。
据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朱晓明介绍,过去五年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累计提高了4.5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间传统产业与信息化将加速融合,二产与三产将加速融合。”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曲福田说。
浙江省一位宏观经济部门的官员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版图”的变化,对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爬陡坡阶段不无关系。
“随着人均GDP逐渐超过6000美元,再加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快为特征的长三角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这位官员说。
研究机构也认为,长三角地区过高的经济增速不再可能出现,区域经济运行将进入转型期的平稳适度增长阶段。 出口导向战略难以为继,统筹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竞争力导向的战略势在必行;工业推动力逐步减弱,服务经济逐渐崛起--这是众多学者对长三角两省一市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性判断。
“长三角地区"经济版图"的变化,应该是对这些趋势的一种适应。”浙江省长三角合作办公室主任张善坤等官员说。
程惠芳则认为,承载着中国经济总量五分之一以上的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如果不在经济结构、运行质量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不改变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能源资源投入维持发展的模式,下一个奇迹将不属于这里。
(责任编辑: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