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第六次人口普查新挑战:入门较难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1日07:2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宋嵩

  投入财力80亿、人力600万,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大幕开启

  还有10天!10天后的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将拉开大幕。

  在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由于全国13亿人口都是被调查对象,这项普查也被称为我国和平时期的一项最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为顺利完成“六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安排80亿元左右的预算资金,还会借调和招聘超过600万名普查人员。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11月1日起的10天,是成败与否的关键时刻。

  什么是标准时点?

  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1月1日零时,即这一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国,并不意味着普查员零时入户

  国家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人口普查清楚?人口普查与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是这个国家制定经济、社会等各项政策的最基本依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对记者这样举例描述:“我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服务对象到底有多少?进行人口普查,搞清中国人口的总量、结构、地域分布,对于各级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基本依据。所以意义非常重要。”

  “六普”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对老百姓来讲也非常重要。人口普查获得的人口总量和结构数据,事关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医院、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设施的建造,事关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事关就业岗位的提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等。

  比方根据普查,某个社区的老年人比较集中,数量较大,国家就要有针对性地修建养老院,或者是鼓励社会来修建养老院;小区上小学的适龄儿童有多少,就可以据此制定招生计划;搞清楚有多少女性、多少男性,平均一年生育多少小孩,对我国计生政策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搞清一个小区有多少人,就可以为这个小区修建公路、公共汽车站等做参考。

  今年11月1日零时是“六普”调查的标准时点,这就相当于在这个时间按下快门,给全国人口拍张快照,看看这个时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国。但这不意味着普查员在11月1日零时入户。应该说,凡是普查对象,都要在11月1日至10日进行登记。至于每户人家具体在哪一天登记,将由各人口普查登记组根据各户具体情况,安排登记日期分别进行。

  “人口普查利国、利民,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所有的被调查对象积极地支持、理解、配合人口普查。”马建堂说。

  个人隐私怎样保护?

  普查员的法定义务是为普查对象保密,个人信息将及时销毁,且不作为任何处罚依据

  在城市居民的印象中,人口普查似乎早就开始了。其实,因为“六普”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所以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户口整顿与摸底。2010年11月1日之前都属于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普查组织机构要把全国所有的地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普查小区,还要据此绘制电子地图,作为将来比对普查数据是否有遗漏的资料。

  第二阶段是入户调查和复查阶段,从2010年11月1日到2010年11月30日。其中前10天为入户调查,一家一户“一个也不能少”;后20天进行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抽查比例万分之一,大概为12万人。如果被抽中了,普查员会再次拜访您家,进行一次访问,用您第二次填的数据和第一次进行比对,由此确定调查质量。

  那么,入户调查查什么?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冯乃林介绍,入户调查分短表和长表两种。90%的人需要填短表。短表信息比较简单,包含姓名、性别等18项,每一户10分钟就能填完。还有约10%的人要填长表,长表包括住房信息、就业信息等40多项,大概需要30分钟。在华居住的外国人也要接受人口普查的调查,需填报姓名、国籍、来华目的、在大陆居住多长时间等8项内容。

  自觉配合人口普查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但是,有不少居民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暴露,不愿意配合普查的进行。对此,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对公众表示,普查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将个人的信息以及可以推断个体的信息提供给任何非普查机构。普查的个人信息也不得作为任何处罚依据。普查机构和普查员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立即停止工作,属于公务员的,还会受到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

  “人口普查所获得的信息就是用于人口普查,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任何目的。”马建堂举例,比如说有的居民超生了,入户的时候应该填报,但是不能因为你填报了就处罚你。“请广大的被调查对象放心,我们所有的普查机构和普查员的法定义务就是为你保密,你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到期后要销毁。”

  “六普”有啥新特点?

  既查境内中国人,也查境内外国人;既查户口所在地,也查现居住地;借助卫星遥感,且光电录入资料

  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我国已先后经历了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也从1953年的59453万人增长为2009年底的13.347亿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前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六普”有了新的任务和特点。

  首先,“六普”的普查对象范围扩大了。“六普”不仅像前五次一样调查境内的中国居民,还要调查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据冯乃林介绍,不仅中国,2010年前后,全球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20多个国家都在进行人口普查,关注人口的国际迁移成为大家共同的调查内容。

  其次,与户口登记不同,“六普”采取居住地登记原则,通俗地讲就是“逢人就查”、“见人就登”。马建堂打了一个比方,四川的农民兄弟到北京来打工,他在北京要配合登记,同时在四川他的户口所在地,也要登记他的信息。

  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此次集体户口也纳入了普查范围。在建筑工地、大学宿舍等场所居住的人口也将首次纳入普查范围。

  第三个特点是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人口普查是“按房子找人”,前五次人口普查是人工绘制住房图,这次人口普查利用国家的卫星遥感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生成人口普查的地图和小区图。另外,13亿人口的数据汇总,工作量很大,靠人工汇总,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准确。这次采用光电录入,不仅能识别阿拉伯数字,还能识别手写的汉字。

  “六普”存在新挑战

  流动人口多;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入门较难

  人口普查意义重大,遇到的“烦恼”也不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越来越多。人口流动越多,人口的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不一致的情况就越多,普查工作也越难。2亿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居无定所;一些人员短期出差、出国,难以查找,这都是对普查的挑战。

  人户分离是人口普查面临的第二大挑战。过去户籍登记制度比较完备,因为生活所需要的供给都和户口所在地有关系。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居民买粮食用粮票,买布用布票,都是根据户籍情况分发的,所以要换一个地方就要赶紧迁户口,不迁户口拿不到票证。但经济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户拥有多套住房的现象比较多,人户分离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在统计局进行试点摸底的一些大城市里,人户分离的程度达到了50%左右,无疑给调查带来一些困难。

  “门不太好进、脸不太好看”也是普查遇到的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隐私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这是一种进步、文明的表现。但是,也直接影响到了入户调查的效率。北京市在户口整顿期间,就发生了190多起普查员受伤,在郊区入户的普查员还有60多位被狗咬伤的。

  中国人口究竟是多少?老年人究竟占多大比例?男女比例是多少?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生活了多少人?……这些都是“六普”要统计调查的问题,也是离开大家配合无法搞清楚、搞准确的问题。统计联着你和我。面对挑战,统计工作者除了努力工作外,特别希望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马建堂诚恳地表示:“600万名普查员从事着一份非常神圣、伟大、重要的工作,但是又非常辛苦,有的时候不被理解。希望广大被调查对象能够支持普查工作,占用您10分钟,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占用您10分钟,您就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记者 朱剑红 陆娅楠)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