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当代中日关系犹如“玻璃工艺品” 塑造不易毁灭易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22日12:19
  中日“钓鱼岛扣船事件”余波阵阵,连续4年回暖甚至呈现“暖春”景象的中日关系几乎一夜间转换为“冷冬”节气,尽管双方试图“暖气微吹”,但升温态势并不乐观。

  中日恢复邦交近40年倾力构筑的“世代友好”关系何以几起几落,昨暖还寒?

  应该说,中国外交致力“中日友好”的频率和力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在与周边邻国关系中,中日关系也是最为关切的。反观日本,对华关系也是很下功夫的,两国民间友好团体的数量和人数堪称世界之最。而当下中日关系变得如此脆弱,也算是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个案。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的纠集和冲撞。

  笔者获悉中国高层外交人士将中日关系比喻为“玻璃工艺品”,称其“看起来非常好看,做起来非常不易,毁起来非常容易”。应该说,这个比喻是形象且深有意蕴的。

  谈起中日关系,自然会考量到中日两国两千年交流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有过不幸的战争,但与两千年的历史长度相比,毕竟是短暂的。放眼来看,中日两国相为邻国,有“同源同文”之说,有“一衣带水”之辞,至少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把中国奉为“老师”,其遣隋使、遣唐使吸收、移植的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制度都在日本结出硕果。关键是这种果实的影响至今犹存,有些原汁原味的保存令中国人感叹,有些转化成为的“软实力”让人三思。正是因为这样,中日关系里面这种“特性”,显得耀眼眩目,非常“好看”。

  实际上,日本实施明治维新,走上亚洲唯一强国的道路以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就没有顺畅过。“强”起来的日本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学生打老师”的战争。比起一般侵略中国的列强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让中国人切齿。因为这里面日本的“恩将仇报”,还有两个亚洲国家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落差。中日恢复邦交以后,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崛起,中日之间围绕着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等等争执不断。为了维护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政府都作过极大的努力,其定位几经变化,最后将其定位在“战略互惠”。但是,纵观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就可以发现中日两国要建立政治互信最为艰难,双方各有所“猜”,互有所“疑”,就是缺乏彼此的信任。而日本政坛走马灯般地更换首相,右翼政客为突出个人不惜一切手段,长年在野党转换成为执政党后缺乏外交经验,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推波助澜,面对中国发展后日本国民感情的“畏中感”渐渐转化成为“仇中感”等等因素,都使得这种“战略互惠”关系“做起来非常难”。

  中日关系“好看”的背后是伤痕累累,“难做”的背后不仅有其历史原因,更有其现实原因。两国正在培育的“战略互惠”关系,实际上由于彼此战略的考量和归宿并不相近或相似,其基座非常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受不了任何打击。因此,也有人说,培育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要像养孩子一样,具有耐心和爱心”。

  认识到中日关系“好看”、“难做”、“易碎”的特征以后,就需要中日两国政府乃至民众来共同认识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共同来呵护这个关系。中日两国的“地缘性”决定两国只能相互为邻,谁也搬不走。彼此为邻,可以成为“恶邻”,也可以成为“善邻”。成为“恶邻”的历史已经发生过,并且证明“斗则两伤”,因此今后的选项就只有成为“善邻”,走“和则两利”的道路。如果某些政治家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耕耘票田,而不惜以牺牲两国关系为代价,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留有“榜样”的,那就是被历史唾弃。正因为这样,针对中日关系“做起来很难”的“难点”一一对症下药,才是最现实也是最佳的选择。

  (作者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