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震
石碑上的字大多数清晰可见。
南京火车站北面有个沈阳村,是个“城中村”。近日,沈阳村的宁静被一些好奇观望的人群所打破,原来吸引人的是放置在空地上的两块石碑。村民们不知何物,而嗅到风声的文物贩子则开出3万元的高价,向村民收购石碑。为什么出手如此大方?两块石碑上究竟“锁定”着什么秘密?
昨天上午,记者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来到位于南京火车站北面的沈阳村,进入村里,确实看见在28号房屋的院落里,摆放着两块古旧的石碑。记者试着向28号的主人吉凤伟询问,60岁的吉凤伟没有掩饰,大方地对记者一行承认,两块石碑就是他们家收藏的,“这么多年本来一直放在院子里,去年7月份,由于房子翻建才搬出来的。”
问起石碑的来历,吉凤伟老人回忆说:“记得是上世纪70年代,附近的小山——回子山上,有些单位在此施工搞建设,一台推土机无意中挖出了这两块大石碑,不小心还磕掉了一个角。”
当时,吉凤伟好奇地前往观望,两块石碑最初是合在一起的,后来就被丢弃在地上,无人问津。吉凤伟便将它们拖回了家,一直收藏在院子里。
石碑在院子里一搁就是30多年,吉家的孩子们春夏秋冬都与它相伴,夏天躺在石碑上乘凉,石碑越发显得光滑,碑上的文字也更加清晰起来。“石碑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一块上是篆书,一块上写的全是楷书,写得很漂亮!”于是,吉凤伟家的孩子们,一到秋高气爽之时,就照着石碑上的小字学习书法。
去年夏天,吉凤伟想何不让村里的人共同欣赏呢?就找了八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将石碑抬了出来,放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很快石碑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有些嗅到风声的文物贩子,不停地赶来查看,提出想花钱收购,并开出3万元的高价,但遭到了吉凤伟的拒绝。
墓主
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看到石碑后,对大家解释:“这两块石碑实际上是一盒墓志,是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曰"盖",下层曰"底",记录死者生平的墓志铭刻在志底,而点出死者身份的标题则刻在志盖上。”吉凤伟和围观者这才恍然大悟。
考古专家低头查看墓志的志盖,上写着十几个大字,分别是“左军都督府左都督×(该字已模糊)夫人梁氏墓志铭”,十几个大字让考古专家很是兴奋。再瞧墓志铭的内容,墓志主人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原来,墓主是明代南京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刘某的夫人,姓梁。这位左军都督可不是一般的官员,而是明初一位官居一品的高级军官。
左军都督府在御道街附近 随即,记者采访了南京明史专家马渭源先生,他告诉记者,明代初年,朱元璋在南京设置大元帅府,后来又改为大都督府,总管中外一切军事。朱元璋嫌大都督府军权集中,又将其“一分为五”,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合起来依然是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
那么左都督府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官位有多高呢?马渭源介绍说:“左军都督府的军权很大,其指挥官都督是正一品高官,换现在的话说,左都督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军衔最起码是上将。”当时的左军都督府的位置大致是在明故宫御道街附近,可见其和重要性。墓志铭上的具体内容记录了什么故事,考古专家表示,需进行拓片后,进一步研究整理。 本报记者 蔡震 文/摄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