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网10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海军的三项战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0年参加了多场演习,演练了远程投放能力,并代表国家赴海外进行多次外交访问。这些积极行动源于野心勃勃的海军战略——为北京获取能源并增强其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中的外交影响力而服务。
随着中国将军事投资转向海军,过去20年的改革和军事现代化中不断成熟的研发能力和军事工业基础成为海军的利器。中国目前的海军战略主要包括三项:为达到训练和威慑目的而进行军演,演练远程投放能力,以港口访问和双边合作为依托的军事外交。
军事演习
2010年,中国海军和海岸警备队演习的频率和强度异乎寻常。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演习强调战斗场景的“真实性”。海岸防御、快速动员及远程投放是这些演习的重点。演习表明,中国海军在水下、水面及空中部署行动的灵活性已达到新高度。中国海军有信心实施更远航程的航行。
在南海局势趋于紧张之际,远距离多兵种联合军演也向邻国发出明确的威慑信号,表明北京有能力和意愿,灵活而全面地向南海投放海军力量。
远程部署
尽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多数情况下都仅限于非作战部队。但自2008年12月以来,中国开始部署舰船参加亚丁湾打海盗行动。中国海军也将这些军事行动视为训练军官和检测设备的机会。
中国海军通过军事部署获得了颇多经验,并克服了许多后勤问题。由于缺乏补给港口,首次参加护航的中国舰队遭遇新鲜食物的供给问题,影响了舰队的效率。如今,中国舰队已能在吉布提、阿曼的塞拉莱和也门的亚丁进行补给。
军事外交
北京意识到,加强威慑力及彰显远程投放能力的努力可能引发邻国警惕。因此,其海军战略的第三点就是军事外交。北京的目标是在亚太及以外地区建立双边和多边关系,平息与邻国的争端,并减小邻国加强与美国军事关系的可能性。
作为解放军最为灵活和外向的部队,海军被证明是展示中国软实力的有益渠道。在完成索马里护航后,“广州”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对埃及、希腊和意大利的港口进行友好访问。之后该舰访问缅甸,并在访问新加坡后圆满结束外交旅程。这些军事外交努力效果还有待观察。但在显示友好姿态之后追加“硬通货”的地方,中国军事外交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未来战略 尽管中国距离2050年成为蓝海海军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海军发展可能将成为中国至少未来十年内外交和防务政策的中心。北京可能将利用不断增长的海军实力支撑其在东海和南海的领土要求。在外交领域,中国海军战略取得了有限但切实的成果。随着实战经验的增加,中国海军的自信正逐渐增强。(伊文译)
(《环球时报》2010年10月19日 第06版)
点击下方“查看”按钮,进行留言。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