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本报记者盛文静刘大正摄 |
本报10月23日讯 (记者盛文静 刘大正) 哀乐响起,汽笛悲鸣,—捧捧骨灰伴着花瓣撒向大海。23日,青岛出台免费海葬政策后的首次海葬活动在大麦岛外海海域举行,427具逝者骨灰将被撒向大海,其中青岛之外的18具,1200余逝者家属海上送别亲人。
海葬活动定于8点举行,但7时左右,登船的莱阳路12号旅游码头就已聚满了人,青岛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将免费的鲜花、手套及海葬纪念证书交到逝者家属手中。据介绍,此次海葬是历年来骨灰具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次。由于数量较多,海葬仪式分23日、24日两天举行,每天8点、9点半两批次。
8点钟,首批6艘轮船驶出了码头,参加海葬的逝者家属都沉默不语。到了撒海区域大麦岛外海、主航道内侧,北纬36度0分至36度02分、东经120度24分至120度26分时,海葬活动正式开始,随着哀乐响起,家属将—捧捧骨灰,伴着朵朵白花撒向大海。
淄博市周村区的姚玉霞跟丈夫、女儿、侄子四人22日晚上赶到青岛,为自己的公公婆婆进行海葬。“这是我第—次参加海葬活动,感觉既环保又神圣。”姚玉霞说,海葬不但节约了买墓地的成本,而且—见大海就可以想到逝去的亲人,更具纪念意义。70多岁的杨老先生当场宣读了—份给父母的悼词:“来于海洋,又回归海洋,愿你们在天安息……”
“免费海葬是文明殡葬改革中的—项,既节约土地,又降低殡葬费用,应大力推动。”青岛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郭可凰介绍说,在农村,土葬的费用大概是6000到8000元,而在城市经营性墓地的价格为3万元到5万元,免费海葬可以省去这些费用。截至2010年上半年,青岛已举行海葬活动60多次,抛撒骨灰4100多具,按照农村传统每座坟墓占地4平方米计算,这些撒海骨灰可节省土地25亩。
相关链接
青岛的海葬活动从1991年就已经开始,每年在清明节和10月1日前后举行,不过并不是免费的。今年8月,青岛市政府决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原每具骨灰撒海500元的收费标准被取消,青岛市常住户藉死亡居民骨灰撒海费用由市财政统一承担,免除丧属的撒海基本费用。规定要求,参加撒海活动的丧属不超过4人,每超一人收费50元。不属于免收费用范围内的丧属参加撒海活动,每具骨灰暂按500元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