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环球瞭望:中国将“共富”思想注入外交事务(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25日11:14

  对于前不久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外界解读最大的亮点在于这次会议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注重追求“共同富裕”,即让人民普遍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国内,中国正在尝试将这一提倡“普遍发展,共同富裕”的思想注入到国际事务的处理中。

  就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幕前的一个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在致辞中,胡锦涛不仅对“包容性增长”做了详尽的阐释,同时还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的此番讲话很快引起了国内外政界、学界和传媒界的极大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并非中国的首创,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是国际组织在总结近十余年世界各国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认识。胡主席的讲话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笔者认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过国际金融风暴的荡涤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容性缺乏,正是造成当今国际局势日渐复杂纷乱、各国人民安全感普遍下降的要害所在。

  从国家层面看,“包容性增长”理念是我国领导人对国家发展战略新的政策主张,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指针,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的理论内涵。“包容性增长”作为发展理念,旨在破解国民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面临的诸多结构性问题。

  在国际层面,“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两极格局瓦解后进一步加速,但在使国际分工与合作机制日益深化的同时,也将经济的无政府主义带向世界。各国发展缺乏协调性和包容性,使全球范围内充斥着非理性竞争。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种潜藏的矛盾日益凸显。各国政府为使自身尽早走出泥潭,使出了浑身解数。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求自保,甚至不惜强行利用自身在世界经济链条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向发展中转嫁危机,不断挑起贸易冲突、金融对抗、甚至是军事威胁。

  从根本上讲,当前世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关于发展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本国发展如何与他国发展及世界发展相包容、相协调的问题。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最大的启示是,世界各国必须加紧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监管机制,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协力解决南北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布局失衡、资源配置失衡、财富分配失衡和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等深层次国际经济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实现均衡发展。

  中国领导人对“包容性增长”的全面阐述,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际亲和力。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追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仅不会以损害或抑制他国发展为前提,更不会对别国带来危害。相反,中国秉承“包容性增长”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透过投资、贸易和技术等领域为其他国家提供外部发展拉力。

  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分工与合作。无论国家大小强弱、发展快慢,均应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权利,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别国,绝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快制慢。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推动国际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继续促进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反对经济霸权主义,让世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让更多的人分享全球化成果。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与中国一直倡导和推动的“和谐世界”的思想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外交场合大篇幅阐释“包容性增长”,表明中国已将其纳入到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之中。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实际上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原则立场。在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因此,包容性的国际关系、包容性的国际管理、包容性的发展应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对外经济交往和参与国际分工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到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各国均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共同的历史重任。但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各国均应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均应理解各国之间的发展差异。各国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包容性发展;只有承认发展模式多样性,才能相互借鉴文明成果,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博士)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