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七日谈:娱乐≠愚乐围观小月月背后的看客心理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0月25日17:18
  “神马凤姐,神马芙蓉姐姐,都是浮云,都比不上小月月的JP!” 当不少人还不知道“神马”是“什么”,“JP”是“极品”时,一位名为“小月月”的奇女子,在这个十月,粉墨登场,勇登网络红人宝座。

  如出一辙,这一次显然又是网络推手作祟。他们依旧以身体缺陷或者精神畸形为标靶,以庸俗、低俗、恶俗为准绳,以现实与梦想的落差做背景,勾勒出一幅极端化、极品化的献丑图,吸引众人围观。

  当各种“犀利哥”、“宝马妹”、“极品小三”层出不穷时,有人开始欢呼,“全民审丑时代已然来临”。

  果真是审丑吗?美与丑,往往一步之遥。审丑,是为了懂得美在哪。当批量的红人,得到了批量的追捧,这不是审丑,而是学丑。也有不少人谴责批评,但最后发现,一不留神,却成了“帮凶”——让它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辐射力。

  还有人说,我有保持低俗的权利,不过是娱乐而已。果真如此吗?当人们在冷嘲热讽中,获得戏谑的快感时,却不知,激起的是自己内心恶的残渣。正如,有人借机宣称“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月月”。你自认为隔岸观火,却不知,早已身处其中。这不是娱乐,而是愚乐。

  这就是低俗与资本结合力量。它形成了一个黑洞,无论是躬行,还是反对,抑或旁观,都被纳入了它的狂欢系统,让一切批判面临失语。批判的失语,必定带来价值的失范。于是,“围观”一词,蔚然成风。说白了,就是鲁迅笔下的“看客”心理。在看与被看之间,貌似快乐了,其实矮化了;貌似理性了,其实麻木了。因为,放弃了是非,放弃了同情,放弃了善,最终导致审美品质与娱乐精神的双重溃败,而人们还浑然不觉。这跟“温水煮青蛙”是同一个道理。

  这股风潮并不甘于只在互联网上招摇过市,它的触角已然伸到了现实生活。有的人给美容院做广告,有的人当起电视嘉宾,有的人成了游戏营销大使,不一而足。有人会说,这是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应宽容地看待。

  果真如此吗?多元化,为的是维持社群与文化的多样性,保持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本是一幅畸形的文化景观,怎能撑起多元文化的美丽风景呢?这种所谓的多元化,实质是一元化:以多元之名,行“三俗”之实,一元化地蚕食民众内心独立自省的精神,蚕食社会道德与审美的底线,进而蚕食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根基。

  这并非危言耸听。当人们习惯不辨善恶美丑,无关是非黑白,停留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鸡零狗碎,丧失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缺乏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进而催生一代又一代的“看客”,那么,文化这面精神的旗帜,迟早会被空洞化。

  要走出这一怪圈,就得必要的文化治理。首先,节制资本的力量,拒绝对弱势群体进行戏谑化、妖魔化、污名化、概念化的炒作;其次,提升大众的趣味,重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两个“尺度”——历史尺度与审美尺度;第三,建设正面积极的力量,呼喊健康向上的生活,挤压“三俗”的活动空间。

  这好比治理街边的“牛皮癣”式的小广告,如果大家都能洁身自好,管理人员能定期清理,群众能时时监督,终究有一天,它会销声匿迹的。

  [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