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美景 |
80岁高龄的方本良17年用相机记录库区历史文化遗存。 |
23日,在万州滨江路,市民在沙滩上玩耍。 |
追着三峡水
定格记忆
80岁高龄的方本良17年来为记录库区历史文化遗存,踏遍了600里库区。
“今天天气好,我拍了300多张。早上7:30起床做准备,8点钟和老伴一起出门,从苎溪河口经过和平广场到西山公园,一直拍到中午1:30才回家吃午饭。”23日下午,80岁高龄的方本良在万州南滨路和记者一起见证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时如是说。
135米蓄水开始
我每天都写了摄影日记
方本良是万州老新闻工作者,曾担任过《万县日报》副社长。1991年,方本良退出了新闻一线,潜心研究新闻摄影。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他带上相机就出发了。17年来,他走遍了三峡库区的山山水水,走过了库区将要被淹没的11个县城,系统拍摄了600里库区重点历史文化遗存。“我拍摄万州、拍摄三峡已经有50多年了,也收集了近百年来记录万州的一大批老照片。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三峡工程启动以来,万州的变化是最大的!我都用镜头记录了下来!”方老朴实的话语着实让人感动。
方老拿出一个小本子对记者说,三峡的历史最低水位是1937年4月3日,万州水位是99.07米。2003年2月10日,万州水位接近历史最低水位,是99.58米。“这天的水位,我就有照片记录了。从三峡水库135米蓄水开始,我每天都写了摄影日记。”
17年走遍三峡山水
我拍了600里历史遗存
方本良说,今年175米第三次实验蓄水的时间是从9月10日开始的。前阶段,他和老伴程碧英到成都儿子家里去了。结果在成都生病了,到10月13日都还在发高烧。但是害怕失去175米蓄水到点的历史镜头,他和老伴带上药就从成都匆匆赶回万州。14日上午输了液,下午就开始跑到江边去拍照。“我的手抖得连快门都按不下去,老伴陪我一起去的,她就负责挎相机包包。”
17年来,方本良走遍了三峡库区的山山水水,拍摄了库区将要被淹没的从湖北兴山到重庆涪陵的11个县城和西界沱、石宝镇等十多个重点场镇的原貌。他为拍摄三峡走过的里程,比2万5千里长征还长!
“我系统拍摄了600里库区重点历史文化遗存,屈原祠、昭君村、陆游洞、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丰都鬼城、白鹤梁等著名景观,都分别建立起图片档案。”方本良说,2003年6月4日新华社发布的《三峡蓄水与三峡景观》公布135米水位全淹和部分淹没的30多个景观中,他的图片只缺4处。
方本良告诉记者,2003年6月1日至11日,三峡工程135米水位蓄水。为记录万州老城被库水淹没的全过程,他拿着相机,固定在广场大梯子外一幢楼顶,镜头对着环城路老城,每天下午两点钟(水文站观测水位时间),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拍摄一张相同角度,不同水位的照片。并按照片水位,将老城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被淹现场情景、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与图片融合。11天蓄水写了7篇日记,题目叫《送别老城的摄影日记》。
见证175米蓄水
我在江边拍摄了半个多月
柑子园、水井沟、南堡坎、杨柳嘴、先农坛、菖蒲溪、两层桥在哪里?真原堂哥特式的尖顶在哪里?环城路富贵巷何其芳的家在哪里?儿时戏水的“石琴响雪”在哪里?那些飘着杏花青石铺就的悠长小巷在哪里?那些老黄葛树掩映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在哪里?
在方本良书房的柜子里。准确地说,在他拍摄和收藏的一张张照片里。“1800多年的历史,给万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让人遐想,让人回味。”方本良说。
方本良告诉记者,为了见证175米蓄水的最后时刻,从14日开始,他已经拍摄了2000多张图片。“我已经在江边拍摄了半个多月,每一张照片,我都要争取拍得不同,要拍出值得怀念的地方。”
文/本报记者 赵君辉
图/本报记者 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