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三例耐药细菌携带者
疾控中心释疑:不会在人际间传播
马晓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在京召开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检测情况通气会,通报发现三例耐药细菌病例。
目前,我国尚未发现因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
“耐药细菌是在细菌和细菌之间传播,不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只能说这个细菌耐药性把有基因的细菌传给没有基因的细菌。”
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肖永红也强调,由于这类耐药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或人体正常菌群细菌,它们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
致病性不明确 攻击性未改变
这三个病例分别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福建省。
宁夏两个病例分别为3月8日与3月11日于某县级医院出生的婴儿,均为低体重儿。福建省携带NDM-1耐药基因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是一位83岁的老人。
据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宁夏的两名患儿均于出生后2~3日出现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分别在住院治疗9天和14天后痊愈出院。福建的老人是因右肺癌并胸膜转移伴右肺阻塞性肺炎、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2010年5月12日入院治疗,6月1日出院,6月11日死亡。鲍曼不动杆菌系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这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晚期肺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该患者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经随访,两名患儿健康状况良好。
“两患儿虽检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菌株,并不一定表明患儿所患疾病由该菌引起。”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不明原因疾病处置办公室主任倪大新表示。
“现在的基因只是获得抵抗能力,而不是获得的攻击能力。它本身致病的能力或者传染的跟原来一样,并不是增强。只不过对抗菌药的抵抗能力增强。”肖永红表示。
在宁夏和福建相距甚远的两个地方,发现了不同种类的NDM-1耐药基因细菌。肖永红表示,目前尚无证据支持中国本土有,有待流行病学进一步调查。
警惕抗生素滥用
耐药概念的出现,引发了对于滥用抗生素的警惕。
“目前医院药品收入中,30%的收入是来自抗生素。”肖永红表示。
但肖永红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耐药菌都是NDM-1耐药菌基因细菌,NDM-1耐药菌基因细菌的出现,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疾控中心网站信息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2009年,卫生部发布了38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中指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
“这种药在国际上是一种特殊用药,必须经过高级专家会诊之后才能使用,而在中国医院的门诊和病房,什么医生都可以开。自1995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入中国,使用量已经翻番。”肖永红表示。
疾控中心在回答“公众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提问时也强调,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卫生部将尽快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预防控制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