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 最新文章

中国企业在海外“被四化” 走出去屡败屡战(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7日12:00

  以平常心面对“不公”

  面对“被四化”,有些企业愤然,有些企业泰然。

  今年,试图收购美国《新闻周刊》受挫的南方报业集团属于后者。

  “我们不认为那是一次失败,事实上,我们连付学费都算不上。”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杨兴锋在公共外交论坛上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收购不成的主要原因不在己方,海外市场也不全是按照市场规则来办的。

  对于此次经历,杨兴锋如此看待:“‘被四化’是外国媒体对中国企业的片面解读。今后,在合适、有条件的时候,(南方报业)还是会积极地、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实际上,我们企业就要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你既然进入到了市场的规则,就要按照市场规则来办。如果不是企业本身的原因,也可以理解,客观地、坦然地接受。”

  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也赞成杨兴锋的观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要这个目标是按照当前的市场化模式设定的,并且依据两国的法律和国际法进行操作的。这次不行,一定有一天可以成功。要有这种百折不挠的信心。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一定要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

  光是淡定和自信,没有行动也不行。在如何撕下“被四化”标签的问题上,杨兴锋有自己的思考。“企业自身要不断改革和尝试,总结成功与失败。同时,也要借鉴国际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注意传播方法。有时候我们本意是好的,但表达方式不同,可能造成对方的误读。”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换位思考

  很多东西都可以反过来想:在华的跨国公司,如果他们把赚得的利益都带走,不为中国社会作一点贡献,我们心里不也会产生反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上海 作为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道,经历了酸甜苦辣,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真实形象。

  魏建国认为,“被四化”只是中国企业海外形象的一个侧面。如果不克服“被四化”之外的自身问题,树立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以及背后的国家形象,就无从谈起。

  政治家不努力,下一个华为还会出现

  《国际先驱导报》:对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被四化”的问题,您怎么看?

  魏建国:被妖魔化或被阴谋化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有意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表达不同的成见。这背后可能代表了某种利益,比如同行竞争或影响了它原有的势力范围。二是可能确实对中国企业不了解。有一部分国家和企业认为中国企业透明度不高、政治目的强,有时还会借题发挥,小题大做。

  今后,中外政治家要发挥一些积极作用,共谋双方利益。不能听任一部分政客不顾事实的言辞。如果不这样努力的话,下一个华为还会不断出现。

  Q:您曾提出,中国企业在开展公共外交中,不必全面铺开,可先将美、日、俄、澳等国作为重点。为什么这些地区是重点?

  A:在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崭新的概念。所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在发达国家,更要有一种融入当地社会、遵守当地法律和习俗的意识。在欧洲,我们与当地在文化底蕴和素质修养上存在差异。所以更要以人为本,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注意与当地的政府、社团、民众结合起来,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抛锚的中国车成了活广告

  Q:您有“每一个商品的背后,必然有公共外交的支持”的说法,具体怎么讲?

  A:商品从市场学的概念来讲是个工具,但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一部历史、一种文化,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我在中国驻海外使馆工作时,当时的坐骑是前大使换下来的旧奔驰。有一天,在行驶过程中车突然抛锚了,而当地又没有这种零部件。我们致电奔驰公司德国本部后,不到三天,他们就以快递形式把零配件寄过来了。而且是在我们没有付钱、没下订单的情况下。这个服务留给我的印象,恰恰是对整个德国商品、德国企业服务的印象。

  Q:您在海外感受的我国企业形象是怎样的?

  A:我们有一家汽车企业把两吨半的轻型卡车卖到非洲。由于非洲运载经常超重,而且天气热,车辆经常出现故障。而我们企业没有重视当地的客户服务。在贝宁的国家公路上,我看到很多坏了的中国卡车就停在那,长年累月,就形成了活广告。

  我要强调,一个产品中包含了文化底蕴、服务意识和厚重的历史。既是软实力的表现,也是公共外交的体现。

  不能把利益全带走

  Q:在您看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是不是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略了公共外交?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A: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要多雇佣当地雇员,这才是真正帮助当地解决实际问题。

  要加大技术转让力度。且一定要关注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把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当地,而不是都带走。如果你把钱都拿走,像扒地皮一样,不就和老殖民主义一样了?

  据我了解,有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做得比较好。一边在当地打油,一边帮民众打井取水。有一些企业的大夫还为当地百姓看病、接生。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反过来想,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如果他们把赚得的利益都带走,不为中国社会作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不也会产生反感?所以,一定要把当地的支持看作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财富。把一部分利益返还给当地。

  另外,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风俗习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有平等待人、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精神。不要把自己当作是救世主,当地离了你就不行。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