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影响人类发展的新理念(组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11月01日07:04

  上海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也反映和折射出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担忧和困惑。我们弘扬世博精神,就是要倡导人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推进城市和谐发展,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珍惜和爱护地球家园,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上海世博会的故事将经久流传。

  ——编 者

  经济发展

  世博会是“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成为不同国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展示对人类未来发展模式最新思索的最佳平台;世博会也是经济大国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启迪人们对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不懈探索与思考。

  在新时期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各国如何通过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持续推动经济复苏发展,这些问号摆在“地球村”每个公民的面前。

  以低碳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趋势

  “地球现有能源已经无法支撑起人口膨胀带来的能源需求。”作为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的嘉宾,德国波茨坦可持续发展高级研究所科学主任、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卢比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增加了3倍,而能源消耗量增长了10倍,石油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资源问题,它牵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卢比亚看来,上海世博会所展现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欧洲国家而言,老龄化和全球化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创新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诚如卢比亚所言。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人类重择发展路径的盛会,也是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自觉转型期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它犹如人类经济发展历程十字路口边的指路牌,昭示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呼唤一种环境友好、节约低碳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世博园最佳城市实践区,有座伦敦“零碳馆”,这里有啤酒瓶做的灯具、冰做的酒杯、轮胎做的桌子、水管做的椅子,甚至餐具都是用饼干做的;没吃掉的餐具会和厨房的生物垃圾一起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废饮料瓶被店家收集起来做成烛台等小装饰。“零碳馆”给人的启示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为代价去片面追求GDP,而要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推行低碳经济等做法,走开一条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绿色清洁、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合作共赢开启全球经济发展复苏之门

  在申办世博会过程中,我国政府根据申博承诺,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参展援助;依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标准,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可获得65万美元的援助,从而为其参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这给人们一个思考:在世博会这个“共同舞台”上,人们需要面对“共同危机”,同心协力实现全人类“共同梦想”的信心和勇气。

  在159年发展历程中,世博会的舞台多次笼罩着经济大萧条阴影,但历史上多届世博会也曾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人们战胜危机的勇气与信心。这预示着一个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树立共赢思想,才能开启全球经济发展复苏和振兴之门,只有在不断平等交流协商对话中,才能建立和谐快速发展的世界。

  在世博会主题论坛上,人们纷纷传递着这样的心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经济发展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更应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汇率战"等错误做法,共同协作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上海世博会比利时展区总代表德尔克鲁瓦在世博开幕前曾认为 :“全球经济将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复苏,也就是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在这样一个关口登上上海世博会的舞台展现自己,无疑会抢占下一轮增长的先机。”曾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一度面临“破产”风险的冰岛,选择了坚守在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上。2009年9月,冰岛租赁馆举行了移交仪式,斥资200万美元的冰岛馆主题是“纯能源——健康生活”,集中介绍冰岛如何利用绿色可持续能源来实现发展和保护环境。

  抢占新兴战略产业制高点等于抢占未来

  “世博会是最大的物联网试验场”。在上海世博会里,所有节能车都有一颗“计算机心”。通过这颗“心脏”,车辆的运行状况、方位等综合信息都能实时传输到服务后台。世博会结束后这种汽车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即将在上海全市推广,运用它可做到通知车主前方何处堵车,还能在刹车时及时通知后方车辆注意。现在已有几百辆装有这种“心脏”的实验车投放到上海街道做压力测试,今后这类车子将增加到几万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型产业规模效应已初见端倪。

  世博会主题论坛上,与会者一次次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照亮经济发展之路:“只有抓住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进一步了解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寻找未来的发展战略”……

  用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打造新兴产业群,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上世界各国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生态建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新型都市圈规划和建设、城市安全与防灾、交通一体化和智能化等诸多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崛起,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平台。这告诉人们谁率先抓住“绿色革命”的契机,依托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谁就将成为“后世博”时代经济领域的领跑者。

  城市建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才能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让地球家园更美好呢?

  城市发展更要突出“人”这一主体

  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莎士比亚也说过:“城市即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博会的历程是一部从技术崇拜到注重人文关怀的历史,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兼顾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发展,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把城市发展的蓝图放在人的价值坐标系中考量时,发展之路顿时柳暗花明。

  “一个城市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城市发展的同时,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城市需要包容这种多样性,彼此尊重对方的存在”;“人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的目的”;“城市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人的需要随社会财富增加而变化的过程,城市发展的重要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世博会主题论坛上,一束束思想火花照亮了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在世博园里,各种各样的“一键式”自动控制系统成为满足人们个性需求的“城市电子管家”,人们只需在控制系统中点一个键,或打电话,或办公,或购物,或看病……所有的功能都能实现:在日本馆的“生活墙”面前,人们拍拍手就可以放一段音乐或电影,还能在墙上出现风景照片,打造最宜人的居家环境。

  科技创新是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支点

  当你走进香港馆,你会看到“智能城市、智能生活”几个字。在这里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会收到馆方发放的“芯片腕带”刷卡进馆,这将使你对一个“无处不刷卡”的香港有了初步的感受:香港700万人口拥有2000万张“八达卡”,乘车、购物、娱乐、上学一卡通行;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快易通”和自动停车缴费装置“快易泊”让交通更加便捷;智能身份证可以自助办理出入境、借书、电子交易手续;居民社区生活、轻松玩乐、旅游购物、问医看病以及食品监控、宠物信息等,均透过一张扑克牌大小、具有芯片的智能卡片来完成,可以充分感受到智能卡怎样使香港数百万市民的生活更方便、更有效率。

  在美国馆,两件没有展台的展品令人深思:这里的工作人员使用的新一代无线高速上网卡堪称“第2代3G技术”,下载速率是目前3G通信传输速度的3倍,它还能将新技术嵌入手机中,使普通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一部“对讲机”。展馆人员在一个通信群组内,如发生任何突发事件,指挥人员都可以随时呼叫人员进行调度。据了解,这种信息服务网络一旦应用推广后,将拓展人们语音通话的模式,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一滴水见太阳。在世博园中记者时时处处发现,以能源、环保、通信、控制、计算机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已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已越来越凸显,新科技也日益成为解决现代城市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法宝,它们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擎, 带动人类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建设城市化的现代农村

  城市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课题。

  世博园非洲馆里记者看到,许多参展国家是从乡村角度探讨城市主题的:处于城市化早期的非洲,大量乡村人口盲目涌向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把关注焦点放到乡村,认为把乡村发展好了对城市就是一种贡献。

  加蓬有着140万人口,近年来面临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空间与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难题。此次世博会,加蓬带来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即在乡村不断发展其自身的活力基础上,寻求“城市与乡村完美结合”——从乡村来,到城市去,在城市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最后,再回到乡村,将生活之美的阳光照进乡村,在繁华都市和闲适乡村之间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这启示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盯住城市,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留住农业人口的战略,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宁波滕头村案例馆作为上海世博会中唯一的乡村案例,在展览中获得了“城市化的现代农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的评价。这里有屋顶种树、屋边绕竹、园内种稻的农村生态,还可体验垂直绿化、垃圾无害处理等城市需要的项目。上世纪80年代,滕头村着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每亩地产出效益是当时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150倍,90年代率先提出乡村旅游概念,成为全国第一个卖门票的村,旅游综合收入就超过1亿元。

  滕头村案例馆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启示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城市与乡村各有优势,却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

  正如瑞士馆馆长马努埃尔·萨尔赫利所言:“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只需要高效的交通,更需要环境、文化的交融,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城市。”

  在世博会主题论坛上,发言者的这样一句话启迪着人们的思路:“人类要发展,不仅要关注城市,更要关注乡村,要寻求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世博场馆谁最美?

  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落下了帷幕,10月30日晚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颁奖晚会在世博中心金厅隆重举行,并举行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珍藏仪式。

  据介绍,“世博会奖”由9位来自建筑、世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国际评委会评定。奖项分为展馆设计奖、创意展示奖和主题演绎奖等三种,并根据大小分为A、B、C、D四类展馆和金、银、铜三个等次。

  最终,34个各具风情的展馆脱颖而出,斩获“世博会奖”。

  A类展馆主题演绎奖由德国馆、俄罗斯馆、法国馆分获金、银、铜奖,创意展示奖由沙特阿拉伯馆、日本馆、印度尼西亚馆分获金、银、铜奖,展馆设计奖由英国馆、韩国馆、西班牙馆分获金、银、铜奖;

  B类展馆主题演绎奖由智利馆、新西兰馆、爱尔兰馆分获金、银、铜奖,创意展示奖由瑞典馆、波兰馆、摩洛哥馆分获金、银、铜奖,展馆设计奖由芬兰馆、挪威馆、丹麦馆分获金、银、铜奖;

  C类展馆主题演绎奖由阿尔及利亚馆、土耳其馆、秘鲁馆分获金、银、铜奖,创意展示奖由斯洛文尼亚馆、捷克馆、卡塔尔馆分获金、银、铜奖,展馆设计奖由葡萄牙馆、匈牙利馆、希腊馆分获金、银、铜奖;

  D类展馆主题演绎奖由毛里塔尼亚馆、塞浦路斯馆、佛得角馆分获金、银、铜奖,创意展示奖由太平洋联合馆、列支敦士登馆、约旦馆分获金、银、铜奖。同时,首次参展世博会的世界气象馆获得上海世博会评委会特别奖。

  世博奉献谁最多?

  组织者

  世博园园区每天产生的垃圾约有上百吨,184天的世博会中大约产生2万吨的生活垃圾。世博园区的3800名保洁人员每天辛勤工作,确保出现在责任片区的纸屑、烟头等垃圾必须在15分钟内全部清除。世博园的一位清洁工人在每天12小时的当班时间中,差不多要走40多公里的路。

  在世博园入口处安检通道,每名安检员平均每人每天上岗3小时,平均每天检查1500余人,每天需要开包600-700个,平均12秒安检一名游客,每检查一个人要挥动安检仪14次,每天下蹲起立达3000次;每名X光机值机员每天平均看图1500张。

  参与本届世博会报道的中外媒体记者达1.4万人,境外媒体人员超过3400人。值得一提的是,有100名大学生成为正式的注册记者。

  志愿者

  世博会期间,有7万名园区志愿者、13万名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和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有16万名行业职工参加的窗口服务志愿者队伍、超过10万人的交通文明志愿者队伍、25万人组成的清洁城市志愿者队伍、80万人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等。在世博会期间,总共约有197万人直接参与到城市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中。

  建设者

  上海世博园有超过3万名建设者参与建设,加上临时参与建设的工人,参与上海世博会工程的建设者超过10万人次。

  世博科技专项行动结合生态技术、环保技术、水处理技术、资源回用技术,使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利用率100%。1080辆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区及周边示范运行。

  文化交流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趋同的现象日渐明显,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

  上海世博会以包容的心态坦然接受全球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主张在保留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这些与时俱进互利共赢的理念,为未来全球多元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理解包容之心接受多元文化

  在世博会189个参展国中,当前还未与中国建交的22个国家全都来了。记者特意跑到这些国家馆参观,发现从场馆规模、室内布置、安保措施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和其他的国家馆并无二致,同样有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前来参观。

  美国和伊朗、朝鲜和韩国、古巴和美国,就连这些世人皆知的“宿敌”国家,也都心平气和地进行着平等、宽松的参观与交流。

  在世博的舞台上,所有参展主体,不论地域、贫富和种族,都可自由展现其文化价值;各种艺术观念和样式,无论古今、雅俗,都能平等交流。这背后,隐含着世界各国对多元文化的足够理解与包容。

  马克思曾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它民族。”

  文化多元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是从民族和人们的心灵中生长出来并存在于民族和人们心灵之中的,既不可能强行制造,也不可能强行消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伴随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日益密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当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的限制,从全球的角度去考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与历史现象,在世界一切文化之间进行双边和多边的文化对话、沟通、交流。

  一位刚刚参观完中国馆的德国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原来担心看到中国崛起超越德国,但当他来到世博会后打消了顾虑,因为他看到了中国“和谐与合作”的诚意。

  以“和而不同”理念继承传统文化

  1998年6月23日《洛杉矶时报》的一篇署名文章,以大量墨西哥文化的事实提出质疑。该文写道:“一些人曾预言,随着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全球化的到来,墨西哥文化将会消失。看来他们错了。实际上墨西哥3000年的遗产已经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

  漫步世博园区的各个场馆,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你同样能够通过不同的思想、文字、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感受到各个国家独特的民族地域传统文化。

  在意大利馆,雍容华贵的男女礼服述说着该国时装文化的繁荣;而法国馆中无处不在的香水味,则体现着这个国度的感性与浪漫;非洲联合馆内,琳琅满目的木雕工艺品又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非洲的原始森林……

  “在文化的宏观方面,各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各种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独特之处,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必要改变这些特色。”英国跨文化交流专家理查德·D·刘易斯如是说。

  “中国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实际上就是重视相互理解和尊重,这对当今世界而言是特别需要的。”世博会法国馆馆长方可在参观完中国馆后大发感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老先生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来的“美美”思想,或许可以作为对 “和而不同”文化理念的最好阐释。

  以“融合共生”思想追求和谐发展

  融合“中国元素”的多个场馆、借鉴欧美艺术形式的中国传统表演、虚心学习中国传统手艺的“老外”……世博会上随处可见的一幕幕场景向我们展示着不同文化融合共生的魅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彼此依赖,密不可分。一个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注重吸收先进国家和地区优秀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必然要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反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文化体系愈是整合了异质文化,那么,其文化体系就愈丰富、愈有生命力。而一个文化体系愈丰富、愈有生命力,它的整合能力就愈强。

  与此同时,从更广义的文化角度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天气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每一个国家都无法置之度外,独善其身,必须通过各国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组织齐聚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共谋良策。以公共空间为例,西班牙人开发出了“空气树”,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在莱茵河岸建设了一条河滨大道,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则拓展了一片大型绿地……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翁史烈院士言之凿凿:“一届成功的世界展览会,最大的效应应该是倡导和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公民素养

  公民素养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民素养水平低下,即便科技再发达,生活再富裕,国家形象也不会受到尊重和认可。

  上海世博会,中国以一种务实的世界眼光,直面公民素养差距,不断审视自我纠正不足,在真实展示国家现状中探寻解决之道,力图为全人类留下可供借鉴的共同精神财富。

  公民的“世界眼光”是国家现代化的“软实力”

  世博会的活动代表着世界级水平,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示都会拿出自己最强的实力、最有特色的文化、最前沿的思考、最精心的设计和最有代表性的成就,体现着人类在科技、设计、艺术、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目前最高水平。

  走进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你马上会感受到富有创意的不同场馆带来的快乐:利物浦案例馆演绎着足球与披头士的狂欢;首尔案例馆“吹”着现代化都市掀起的韩流风;汉堡案例馆展示着不开空调也能冬暖夏凉的神奇……

  同时,世博会也是真正全世界的群英会。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要、商界领袖、社会精英都会出席参加世博会的一系列活动,凸现出世博会独一无二的高规格和高品味。

  世界盛会呼唤世界眼光。当我们置身世博园,就仿佛身处小小联合国。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汇聚一堂,在交流中展现开放胸怀,在沟通中开拓国际视野,在合作中眼光遍及全球。

  因此,英国馆馆长劳拉·迈尔斯女士表示,世博会全民参与的世界眼光是她最为赞赏的。

  公民的科学素养决定国家综合竞争力

  科技创新成果云集的世博会,为所有参展国培养公民科学素养提供了绝佳机会。以色列馆建在1200平方米的“海贝壳”里,参观者可以倾听果树和人的“对话”,见识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滴灌技术;日本馆里除了机器人、万能相机等40多项最新尖端技术外,还通过照片透视画以及实物展示、影像装置,向世人展现2020年的 “零排放”城市;意大利馆则使用 “透明水泥”材料,让阳光照射进展馆,有效促进节能……

  著名的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比较研究理事会”主席米勒博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道,如今时代变了,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就是新型的“文盲”。

  何谓科学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

  1996年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完成并公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前言“行动的号角”中就开门见山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学生都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既定目标……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同科学素养都是利害攸关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任何国家而言,培养公众良好的科学素养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公民的“担当意识”是大国崛起的内驱力

  井然的秩序、礼貌的交流、周到的服务……上海世博会,虽然有着些许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它还是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明礼貌的东道主形象。

  世博会,是公众的盛会,国际的盛会,更是文明的盛会。它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文明社会中,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1年参观伦敦博览会后曾感慨:世博会的壮丽,在于它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汇聚。这种汇聚,自然也包括人类的文明行为。

  每个公民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对社会肩负责任。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人人都是世博主人,人人将世博当自己的家。因此,你如果在园区参观,会经常看到有人随手捡起一片落叶丢进垃圾桶、轻轻擦去长椅上留下的灰尘、扶着老人过马路……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志愿者,他们绝对称得上是园区的“文明标杆”。从世博会开始第一天,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平时或节假日、下雨刮风或炎炎烈日,受过专门世博礼仪培训的他们,都主动放弃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岗位上,时刻保持满脸笑容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

  正是这种主动迎合文明社会发展的思路,推动了世博的文明,也必将给上海、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更加文明的未来。

  最感动

  在世博会生命阳光馆里,有一对盲人情侣志愿者朱国祥和谢丹玲,当你走进生命阳光馆“天视奇观”体验单元中,在全黑的环境中体验盲人的生活:用手触摸展品、凭感觉过马路……他们会在一边耐心地为你引导和解说,当好你的“眼睛”和“臂膀”。

  一位游客在留言本上留下如此评价:“你们的光明在我们心上。”今年10月10日,这对相识10年的盲人情侣在世博园生命阳光馆举行了订婚仪式。

  最执着

  一辆自行车、一个包、一张地图,这就是甘肃天水小伙李雄千里单车看世博的全部装备。

  今年4月29日晚,李雄在完成穿越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漫长历程后,终于到达上海世博园,历时21天,行程2230公里,平均每天骑行100多公里,他把这次经历称为“忙碌而快乐幸福的单车世博行”。

  最“粉丝”

  今年61岁的山田外美代堪称“世博超级粉丝”,在上海世博会上,她用38天时间看完了全部场馆,完成了世博会的“第二次大满贯”。在5年前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山田外美代就曾创下每天入场参观、总入场次数达243场的全球观博纪录,她也被誉为“世博奶奶”。

  去年,“世博奶奶”就和丈夫、儿子搬到浦东居住,做好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各项准备。她用于购买上海世博会门票、租房、机票等开销达70多万元人民币。

  最幸运

  7月2日,来自新疆的药剂师祁淑贞女士作为韩国企业馆的第1288888位游客,幸运地赢得了一辆价值近10万元的东风悦达轿车。 在世博园中,许多幸运游客把钻石、旅游机票、C罗战衣等令人羡慕的奖品收入怀中。来自江苏常州的游客徐晓丹幸运地成为波兰馆的第200万名游客后,获得展馆给她颁发的纪念证书,还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捧回了家。这些幸运儿在中奖后几乎都惊叹:“没想到,没想到!”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朱 达 杨清刚 杨祖荣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